[四书五经]之「四书」是啥?
- 发布时间:2023-05-09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76
▲
四书白文.姜立纲书.明抄本.王世桢跋
??
朋友,
你看过四书五经吗?
一听就头大吗?
你肯定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出自《论语》,「鱼和熊掌」出自《孟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吧,那你知道:
「心宽体胖」出自《大学》
「玩物丧志」出自《尚书》
「瑕不掩瑜」出自《礼记》
「谦谦君子」出自《易经》
「吃一堑,长一智」出自《春秋》
吗?
▲
??早年的竹简用皮绳结束,一捆捆的堆叠存放,时间久了一旦皮绳断了,再打开时竹片就会顺序错乱,前后颠倒,到宋代朱熹花大力气把经典校正了一番,调整段落顺序,使含义更加明确。功莫大焉!
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这个顺序是多少年来中国文化教育经验总结出来的。孔子说“十五志于学”,就说的学《大学》,然后才是《中庸》、《论语》和《孟子》。
生财有大道
??〖大學〗
▲
??生财有道/心广体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内文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撰成,朱熹推论为曾子所编纂,是「四书」的第一部,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以伦理和政治为主旨,给王公贵族(Gentleman)讲如何治理国家。
清代学者戴震小时候问先生说:「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接着指出周代离宋代有两千年之遥,为什么朱文公能知道这些事呢?先生无言以对。
▲
曾子.圣贤像赞.吴高增编.清乾隆拓本
James Legge将《大学》翻译成:
【The Great Learning】——伟大的学习?
辜鸿铭则将《大学》翻译为:
【The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
《大学》在四书里属于最简单的,但又囊括儒家纲目,如同编书,目录在前。所以放在第一位。
「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学做君子,之前学的是识字、算术、射啊、乐啊什么的,待人接物、三百千之类,十五岁才开始正经学《大学》。
▲
民国.溥儒.满文书大学
君子慎独
??〖中庸〗
知耻近乎勇
▲
中庸章句.朱熹.明正统经厂刊本
??知耻近乎勇/君子慎独
有人说是曾子所作,司马迁认为是子思,林语堂也考证过: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孟子的老师——子思(孔伋)才是《中庸》的作者。
而欧阳修、袁枚和钱穆都持反对意见,论证过子思不是《中庸》的作者,而且《中庸》最早也就成书于秦汉。
▲
子思.圣贤像赞.清乾隆拓本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也有说《中庸》是《论语》的一部分。《中庸》的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成为官方指定的必考科目。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叶圣陶的大儿子叫叶至诚,老二叫叶至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四书集注.明正统经厂刊本
正文赵体大字,注音小字接在正文下朱熹注另起一行,均有圈点
??敬而远之/巧言令色/以德报怨/杀身成仁/有教无类/任重道远/见贤思齐/文质彬彬/名正言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号称「孔子的朋友圈」,是以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论语》的「论」读音为[lún],为论辑、编纂的意思,「语」就是说话,合起来指言论的汇编。
??《汉书·艺文志》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至圣先师孔子像.清.圣庙祀典图考
《论语》很浅显,很易懂,以至于有人说它无用。当中国哲学传到欧洲之后,比如黑格尔,在捧了一通老子后,就开始攻击孔子: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辩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百度百科其实断章取义解释错了,孔子不是说了嘛:再,斯可矣。就是「想两次,就可以了」。
鱼与熊掌
??〖孟子〗
▲
孟子注疏
如果说《中庸》是对《论语》更详细的解释,那《孟子》则是扩充了儒家思想的视野,延伸了儒家思想的宽度。
??五十步笑百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仁者无敌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
孟子.至圣先贤半身像册.南薰殿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孟子》是一本记述孟子思想与言行的儒家经书,完成于战国时代中后期,属于《十三经》之一,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而非「子」部。
《孟子》的作者一般认为包含孟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其中万章与公孙丑两人应为主要编写者,咸丘蒙、浩生不害、陈臻等人也有参与,但究竟孟子本人是否参与编写,则有争议。
读《孟子》时会感到畅快淋漓,因为孟子说话有趣,老讲故事,打比方。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急公好义,经常还会一针见血;但孟子不是愤青,他会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掰开揉碎的去让帝王听明白。
▲
孟府.雍正御书.七篇贻矩匾
??雍正皇帝手书「七篇贻矩」匾,悬挂于邹城孟府大堂,意为孟家后代要以《孟子》七篇作为言行准则和行动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