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东易经风水大师曹子罡官网!

你学的儒学正宗吗?——《四书》与《五经》的区别

  • 发布时间:2023-05-09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95

《诗》《书》《礼》《易》《乐》《春秋》合称“六经”,始见于《庄子--天运篇》,这六部书是孔子亲自整理、编辑春秋以前的经典(所谓“述而不作”)用于传授后人,蕴含了孔子毕生的学术精华,所以被尊崇为儒家经典。

“六经”组成了孔子的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

诗经:文学

尚书:政治学

礼乐经:礼仪制度学

易经:哲学

春秋:历史学


所谓《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也都不是孔子之所作。

《四书》与《五经》的意义完全不能并列。《五经》传授可以溯源到孔子以及先秦。而《四书》之成编,则是南宋时期由朱熹所编撰。四书中的“大学”、“中庸”,摘自汉代以后出现的《礼记》(并非孔子所传之《礼经》),传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


《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更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而是孔子生前与门人,以及门人之间互相对话的言论汇编。今本《论语》是汉代以后人编纂的。成书时代与孔子生活时代相距数百年。这一点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明确记载。《论语》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一些不成体系的、支离破碎的观点,所以不能认为是反映孔子全部思想的代表作。《论语》一书的编撰者,也并非一人。《经典释文·叙录》和《论语崇爵谶》都认为编纂者包括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等许多人。汉代时《论语》也不止一个版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较为著名的有:“鲁论语”、 “齐论语”、 “古论语”,这三个版本的编纂者不同,内容重点也不同。


《论语》的不同版本与儒学传承的不同派系有关。韩非子讲: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汉代以后影响最大主要是两派。一派是子夏、荀子传承的儒学,“外圣内王,源儒入法”,即汉代的今文学派,主要研究治国的政法之术及制度改革。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即是这一派。另一派是曾参、子思、孟轲传承的思孟学派,即汉代的古文学派,主要继承了孔子的礼制伦理,坚持“外仁内圣”的人格主义儒学。即是魏晋以后兴盛于隋唐的儒学的主流学派。宋明理学即由这一派发展而来。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他所编纂的《四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典籍。


宋明理学也分两派,一为朱熹的主观学派,大力鼓吹封建伦理体系而扼杀人性和个性,即“存天理,去人欲。”《狂人日记》中“字字句句都是吃人”的礼教就是这一派。另一个理学学派是陆九渊开创的,他反对朱熹,提出“心即理”的心学,王阳明继承发展了这一派。他倡导致良知的心学,追求个性的自我提升,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和启蒙,具有反礼教反封建伦理的意义。


《宋史》记载:元庆党案之后,宋宁宗下诏,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朱熹伪学”之士。朱熹门徒弟子纷纷弃之离去。自此之后,有宋一代,“朱熹伪学”再未进入庙堂。直到元朝皇庆二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熹理学才正式成为元明清三代官学。朱熹的理学废除了自孔子之后兴盛于汉唐的儒家“五经体系”,建立了一个新的“四书体系”,主要提倡的是一种禁锢人性的奴才之学。所以元朝政权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将其奉为官学,用于科举。明太祖朱元璋也出于同样的原因,予以大力提倡,以四书作为考试进学的基本教科书。特别是清代满族入关后,更大力吹捧朱熹,将其封为圣人,从此朱熹理学风靡天下。


回溯到汉代,“今古”两大学派斗争激烈,势同水火。因为汉武帝支持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学派改革制度,对内削藩,加强君权;对外攘夷,打击匈奴。其中削藩的政策触及到了刘姓诸侯王的根本利益,他们以古文学派的崇尚古制(西周时的封建制度),作为理论武器,来对抗汉武帝削藩置县的制度改革。


上述《论语》的三个版本中,“鲁论语”、 “齐论语”为古文学派所传;“古论语”为今文学派所传。西汉末期,安昌侯张禹以“鲁论”为主,采择“齐论”,汇纂而成《张侯论语》。到东汉后期郑玄以《张侯论语》为底本作《论语注》,这就是传承到今天的《论语》 。而今文学派传承的“古论语”已经失传。(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出土了“齐论语”)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读了德文版的《论语》之后,认为:里面所讲的只是一种常识道德,毫无出色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那么,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这个问题华生将在讲“五经”的章节中详细论述,为孔子正名。


《孟子》也是汉代以后人所编撰之书,不能列于先秦之儒家经典。韩非子说孔子身后儒分为八,思孟学派,只是八家中之一而已。孟轲在汉唐时代并不具有与孔子并列的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尊的仅仅是孔子之道,而不是孔孟之道。

孟子的抬头始于晚唐的韩愈。韩愈著《原道》,祖述儒家道统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一道统南宋得到朱熹的弘扬,据此而编著《四书》。但是孟子正式被朝廷封为"亚圣"而得以与孔子并列,则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此时,距孟子去世已1800多年了。在此之前孟子只是先秦诸子之一。也就是说:所谓“孔孟之道”,从来不曾流传2000多年,其形成以及存在,至今也不过500年而已。


综上上所述,《五经》是孔子亲自编纂,集孔子毕生学术精华,是儒家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文学、政治学、礼仪制度学、哲学、历史学)。而《四书》是南宋朱熹编纂,主要传承了儒学中的“思孟学派”的部分内容。

版权所有:广东易经风水大师曹子罡官网 湘ICP备18008845号-1

13422070848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