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书五经》?
- 发布时间:2023-05-09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93
我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的就是《四书五经》。那么在唐代的时候,还没有“四书”这个概念。唐代的科举,考的就是“五经”。到了宋代,大儒朱熹,编写了一本《四书集注》,作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命题的依据。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读书人考秀才,举人,进士,其中主要的一篇《策论》,就是由当年的考官从《四书》的全部内容中,抽出一句话来,作为命题。整篇策论,就是根据这句话来写一篇议论文。这跟我们今天的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也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从小听说“四书五经”,四书似乎还排在五经之前,这是因为,四书是当时科举考试的题库,而五经并不全是。读书人当然更重视四书了。比如《红楼梦》里贾政关心宝玉的学业,要求“只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这就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四书”呢?这包括《大学》、《中庸》两篇各一万字左右的文章,以及《论语》、《孟子》两部经典著作,合称“四书”。其中,《大学》和《中庸》其实并不是两部完整的著作,而是从“五经”之一的《礼记》当中抽出来的两个特别重要的章节。所以也可以说,“四书”的一部分,是包括了“五经”的一部分的,科举考试也一直都没有脱离过《五经》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五经”呢?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左氏传》。这是唐代官方修订的《五经正义》的标准版本。实际上,“五经”这一概念的最早提法,出现在汉代。《汉书》称“六经”,《汉纪》称“五经”,区别在于《乐经》已经失传。而东汉学术界对于《五经》的具体版本其实是有很多的讨论的。比如《尚书》的版本,有“今古文尚书”之争;《礼记》的版本,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别;《春秋》的传疏,又有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三家之多。这些唐代《五经正义》没有收录的版本,后来由宋人汇集在“五经”之后,合称为《十三经注疏》,基本保留了上古经学的主要成果。
我们今天,如果想要了解国学的基本原典的话,还是建议以《五经》为本。《四书》可用于国学启蒙,一直到初高中的阶段。大学文化程度的国学爱好者,如能通读《五经》,那么就可以说,对于国学的根本,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如果是有志于专业的研究,才需要考虑研习《十三经注疏》。
思考题:《五经》之中,您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一部?为什么呢?欢迎留言评论区,一起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