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东易经风水大师曹子罡官网!

四书五经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23-05-09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211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五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最初孔子亲自编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经》失传了,就变成了“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的说法,源自朱熹编订的《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属于儒家入门类读物,内容既浅显又提纲挈领。

中国传统书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

经的地位最高,属于最高的意识形态纲领,主要就是五经,各家都有自己的经,儒家的核心经典就是五经,后来扩容又有十三经。

史就是历史,地位仅次于经,主要指历代官方编修的正史,比如二十四史。

子就是私人著作,地位又次之,最重要的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后世私人著作也属于此类,比如四大名著。

集的地位最低,泛指各种诗词汇编。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即《尚书》《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作品,是历代儒生学子必研读书目,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文化现象与西方一样,都始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轴心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产生了诸子百家,称之为子学。产生的具体原因在此不详细赘述,简单提两句。之所以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是因为生产力有了很大进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进入了动荡变革期,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有些仕阶层(只有仕阶层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可能接受文化教育,那时候养仕之风兴起,是个很吃香的职业,后来平民也有了学习的机会,有了成为仕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沦落到最底层,与劳动人民有了交流思想的机会,所以才有了文化大普及的现象。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人民痛苦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主题。人只有在痛苦以后才能悟出真理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大批的中国先哲大家出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总结了先人的思想、智慧,修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此时还不能叫六经,应称之为六艺。

秦朝统一六合后,实行了郡县制。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焚书坑儒(实际上坑杀的是那些炼长生不老丹药的术士),独尊法家,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项羽攻入咸阳后把宫里收藏的典籍又焚烧了一遍。汉朝初期,人们沦落到了无书可读的地步。

刘邦建国后,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立刻恢复前人的文化思想。因为焚书坑儒是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只有十几年,还有好多的儒生、文人都还健在,在民间的很多典籍也没有全部烧掉,有的藏在墙缝里,有的埋在土里,该收集收集,该口述口述,把古圣先贤的学说进行了收集、整理、抄录,基本上保存了下来,这才使中国文化不至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孔子修订的《乐》就没有找到,失传了,所以变成了五经。《易》是本奇书,有的人说,它早就算出了会有此劫,故意把自己“包装”成了一本占卜的书,所以没有被烧掉。可能有点扯。但是可不要小看这件事,这本书可是诸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文化之始。《易经》本来被道家奉为经典,是道家的典型代表作品,但是被孔子也列入到了儒家学说。当然,他们的学说都来源于易经。

另一个是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总结来总结去,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了严苛的法制。刘邦意识到光靠法制是万万不行的,便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法家思想为辅,但实际上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因为经历了多年战争的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为了表明心志,给子孙们树立榜样,刘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拜谒孔子的帝王。

汉武帝时期,北边的匈奴觊觎中原的文明,一直在骚扰大汉。这时候大儒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的口味,提出了“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思想,两个人一拍即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运而生。这里可能有点儿冤枉他们,他们没有把其他家的思想毁掉,也不是不让其他学派发言,也就是罢免了几个不识时务的官员。董仲舒在继承了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其他百家(其实,主要的也就只有12家流派,后来觉得小说家、医家、兵家没有什么重要的学说,就成了9家,所以有三教九流一说)学说里的精华,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学问——经学。

经,本义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引申为治理,体现原则性,经天纬地,经线比纬线更重要一些,所以称之为经学。经学分为古文经和今文经两派。古文经就是那些没有被焚烧遗留下来的先秦古文经籍。今文经是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今文经就是官方推崇的学问。古文经一开始只在民间流传。从此,经学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一个特有的专用名词。其他的经就不叫经了,一说经那肯定就是研究儒学学问的学子。朝廷重新恢复了太学,儒学从显学成为了官学,并设立了五经博士。

此后,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支配了意识形态领域学,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而经学也由此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透过五经博士及儒学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儒家思想慢慢地成为了封建王朝子民价值观的基础。

那些保存下来的古文经,人们都不认识,意思更不懂,口耳相传的今文经也一样,字虽然认识但究竟有何深意?也不是很懂,需要注解,所以就产生了专门解读经的注疏版本。

七经出现在东汉时期,有两种版本。一种说法是《春秋经》被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所取代,一般按此说法。另一种说法是五经加上《论语》和《孝经》。注意春秋三传只是传不是经,不过随着三传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后来才上升为经。汉代五经中的《春秋》指的是《春秋经》,不包括春秋三传,唐朝五经中的《春秋》变成了《左传》。

九经出现在唐朝,《礼经》(也就是《仪礼》)被《仪礼》《周礼》《礼记》所取代。汉代的五经中《礼经》指的是《仪礼》,唐朝变成了《礼记》。《礼记》也和春秋三传一样一开始只是记不是经,《周礼》一开始也不是经。

唐末又加上了《论语》《孝经》和《尔雅》变成了十二经。《尔雅》就相当于现代的新华字典。南宋又加上了《孟子》,最终形成了十三香品牌,喔,不对,说顺嘴了,应该是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到了清朝,由阮元主持教刻的《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为经部之首。

经太多以后,人们学起来太繁琐,有的人觉得我们是不是把这些经当中的最经典的学问给找出来。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他提倡复古崇儒,排斥佛老(佛教和道家),因为此事,他还被发配到了广东。最终他找到了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大学》和《中庸》。这两本书本来是《礼记》当中的,《大学》属宏观学说,《中庸》属于微观学说。

韩愈虽然找到了核心,但,是不彻底的。后来到了南宋,另一个大文豪朱熹继续寻找,他把《论语》和《孟子》也加入了四书的行列,这四本书是儒家提炼出来的最精华也最简练的部分,学习儒家就得先从四书入手,就这样儒家经典变成了四书。元代以后,四书成为了官方最重要的考试内容。

总结:儒家经典从六艺到五经到七经到九经到十二经到十三经再到四书,五经基本变化不大,就是《春秋》和《礼》在汉朝和唐朝时有略微的调整,前边已经有所交代。儒家文化从子学到经学再到到理学,后来又发展到明朝的阳明心学再到清朝顾炎武等大儒的实学。

这种问题为什么不去百度,而要来知乎?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四书五经中的儒家思想,对每个人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论语》就是其中的代表,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知道几句《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由此可见《论语》有多么的受人欢迎了。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的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将它们继续传承下去。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版权所有:广东易经风水大师曹子罡官网 湘ICP备18008845号-1

13422070848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