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东易经风水大师曹子罡官网!

什么是「国学」?

  • 发布时间:2023-06-04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37

先说一下,我这里谈“国学”,纯粹是出于我自己平时的经验观察,没有考据,也没有特别去翻什么书。我就是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看到已经有人问了,就贴上来抛砖引玉。(每次都这么撇清关系有意思吗焚蛋!)

大家现在好像都很热衷于谈国学,要强调国学教育,推广国学文化,但说起哪些是国学,哪些不是国学,没有定论,也没有权威人士出来发表一下意见。它把各种业已存在的学术门类(哲学、历史、文学等等)搅和搅和划到一个国学的名头下面,但却没有没有借此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他满足的是人们再次发掘本国传统、本国文化的冲动,重点在“本国”,而非“文化”。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中西大碰撞大融合,传统文化内部的小差异,被“中”、“西”的大差异遮盖,催生了国学这个奇特概念,它的背后,我认为是民族主义。所以才会有以下说法:

柳翼謀認爲,凡源承華夏文化之中國學問,無論古今,皆為國學:“予對國學之界說,必非佛學及洋學,……須從古先聖賢,未受佛學洋學之薰染時講清,而又包括後來之漢學、宋學,以及今世所講政治、經濟、財政、社會、教育等,始可言國學。”(《國學之界說》)

上面是我偷懒从维基百科扒的…咳咳。

亨廷顿就说了,国家强大起来,其国民也会开始伸张其文化的优越性。这个论断或许可以说明国学热的原因。正因为国学之重点在“国”不在“学”,今天的这个圈子才会如此鱼龙混杂,也难怪曹聚仁要炮轰国学“国学无确定之界说,无确定之范围,笼统不着边际,人乃得盗窃而比附之。”

刚写的公众号文章,供参考。

唠嗑(十二)什么是国学和汉学?

2016-12-16 天瓶云水

闲人碎语


友:老师,我是国学的爱好者。但别人问我什么是国学时,我却不知该怎么回答,您认为应该怎样定义“国学”两个字呢?


我: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的学问或我国的学问。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办的学府,如国子监、太学、南唐的“白鹿洞国学”等等。“国学”二字的提出,根源在于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东渐,目的是区别于“西学”。国学应该包含中国的全部学术思想和文化。


友:我之所以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主要因为现在学术界好像为定义“国学”争论得很厉害,也不知道哪个学者说得对。


我:这个争论是很无聊的。问题很简单,把国学理解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可以了。最狭义的国学就是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学为首。现在一般人理解的国学往往指的是易经内经、诸子百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中国禅宗、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这样理解还是狭隘了一点。严格地说,真正的国学还应该包括中国从古到今的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风水算命、风俗习惯等等。季羡林先生提出的“大国学”的概念还是有见地的。


其实,早在东汉,中国古人就对学问进行了分类。如《汉书·艺文志》就谈到了学问的分类,它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这是大六艺。还有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术小六艺。第二部分是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农家、纵横、小说等等。 第三部分是诗赋。第四部分是兵书。第五部分是术数,包括卜筮算命的《周易》。第六部分是方技。如房中术、医术等等。民国的章太炎则把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友:您说的经史子集,我看到不同的分类,您认为它们是怎么分类的?各指的是那些书呢?


我:经、史、子、集是一种图书分类法。这些书太多了,一辈子也研究不完。除了几本经典,其他的大概齐读了一下就行了。我读了不少书,但大部分都是泛读,我个人的观点如下:


“经”主要有:《周易》、《尚书》、《礼记》、《孝经》、《道德经》、《庄子》、《诗经》、《论语》、《孟子》、《六祖坛经》等等;


“史”主要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山海经》、《战国策》等等;


“子”主要有:《墨子》、《列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管子》、《抱朴子》、《公孙龙子》、《大学》、《中庸》等等。


“集”主要有:《楚辞》、《全唐诗》、《全宋词》、《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等等。


有的分类法把《道德经》、《孟子》、《庄子》等放在“子”里。我看这是带有倾向性的,因为历史主要是儒家编的。不过,这个事无需太较真儿。


友:嗯,谢谢老师。另外,汉学就是国学吗?


我:不是,提起汉学,这又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汉学是指明末清初研究与中国汉民族有关的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它以经学为中心,涉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等等。


从域外的角度,汉学也称中国学,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文化的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如美国汉学、欧洲汉学、东亚汉学等等。也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上面所述侧重于学术研究层面。如果从词意上看,我认为也可以把汉学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包括汉民族各方面的文化和民间风俗习惯。与“汉学”相比,“国学”则更为宽泛,它应该包括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国学已经退化为义理考据辞章的汉学,专注于注疏、小学类等研究。民国延续了清朝的风气,也喜欢搞这一套,这实际已经背离了学问的根本。


友:注疏我知道就是注释,小学类指的是什么呢?


我:不好意思,给你提个醒,注疏不是注释,注和疏是两个意思。“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解等;“疏”又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等。注疏主要是对经典的文字、语意、读音、语法、名物等进行辨别说明。孔孟之后,王阳明痛斥的后儒出于无知和私欲,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胡乱注疏,导致孔孟学问面目全非。


我虽然不喜欢郭沫若,但他在《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中有段话说的却是很有见地的,他说:“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于是崇信儒家、崇信孔子的人只是崇信的一个歪斜了的影象。”。你可能不了解,郭沫若这个人是很好玩的,他对杜甫和曹植不以为然,却对王阳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他本人缺的恰恰是王阳明的骨气和致良知的功夫。


小学类属“经”部,指的是训诂、字书、韵书。西汉时指文字学,唐宋以后又称字学。即字形、字音、字义的研究。


友:注疏原来是这个意思啊,惭愧惭愧。谢谢老师的及时提醒,不然早晚出洋相。


我:没事,这个知不知道不重要,也属于小学类,属于一些没用的知识。你看,被你这一问,我说了一大堆词语解说,也变成训诂考证、小学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了。这样吧,如果让我来定义什么是国学,那就换个角度,定义为宇宙人生之学、安身立命之学、悟道之学、为己之学、上达之学、本体之学、快乐之学、成人之学、成圣成佛之学。一句话就是:独乐乐进而众乐乐之学。


友:哈哈,还是您的定义的明确,直通本质和目的。我个人更愿意把国学理解为哲学。


我:无所谓了。不要在名词上折腾,你又不是国学教授或研究员什么的,研究这些名词干什么?那些研究训诂考证名词辨析的专家学者无非是靠这玩意儿混口饭吃,搞了一辈子的研究不过是一脑子的知识,学问入不了心有什么用?你要把学问的根子找到,然后一路修行下去,入了自己的心,把自己修得无忧无虑,自由快乐,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坎坷不动心,那才是真正的做学问。


友:我知道了。就哲学而言,您认为东西方有什么区别?


我:区别主要在于,东方哲学接地气,谈的是宇宙人生的学问。它可操作,可运用,可实证。它不是纯粹地玩逻辑思辨等大脑理论,而是强调领悟的心灵学问,所以它是究竟的。儒家的下学可用于日常的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儒释道的上达学问可以让人觉悟解脱,获得心灵的自由和本体之乐。下学是为了上达,可惜历史上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下学,不懂上达,今天尤其如此。西方哲学除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叔本华、尼采等人外,其他的哲学家更侧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逻辑学和词语学。学了也是“为人之学”,除了分析现象世界东西和言辞辨析,其他没什么用。


友:谢谢老师,真是受益匪浅啊,耽搁您的时间了。


我:不客气,我是闲人,有的是时间。

什么是国学?

狭义上指的是:以先秦诸子和后世儒道二教及其衍生的学说,内容范畴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广义上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囊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其中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孝经》、《春秋》、《诗经》、《论语》、《乐经》、《尔雅》等

“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春秋左传》、《尚书》、《山海经》、《永乐大典》、《战国策》、《吴越春秋》、《晋书》、《通典》等。

“子”:《老子》、《孙子》、《孟子》、《墨子》、《列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

“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选》、《乐府诗集》、《柳河东集》、《王荆公集》等。

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学好国学对自身也会有本质的改变。

国将不国之学。

不国将不国,哪有国学

一种基于民族主义叙事的智商税。

版权所有:广东易经风水大师曹子罡官网 湘ICP备18008845号-1

13422070848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