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的名言及翻译100句文案合集
- 发布时间:2023-07-15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52
一、老子的名言及翻译
1、“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2、——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3、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特质欲望。
4、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5、《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6、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7、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9、——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1、(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14、(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1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6、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1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8、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十六章
19、——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二、老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3、(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0、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16、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1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9、(翻译):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20、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三、老子的名言及翻译注释
1、人为什么会死呢?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7、(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9、行善之人善源于自然,欲求回报的善非真善。
10、(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1、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12、出自先秦《老子》第四十章。
1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首先对万事万物不可过于执著,执著之者难明道德,执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贪心妄想随即而至,当他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之时,必会心生烦恼。所以,人应该忘却执著之心,万事不可强求,妄求,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而为。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如此即可与道合真,与德合本。
16、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17、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1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
19、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四、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译文: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老子的名言警句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9、“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了。此言事物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道家对于事物本体与现象之间关系的认识。
10、(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13、(翻译):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6、《老子》中的名句中表达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意思的句子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58章)
17、《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0、(翻译):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五、《老子》名句及翻译
1、老子名言“诲人不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出自《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4、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7、——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14、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15、(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19、(翻译):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负,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20、天下之祸莫甚于私欲,天下之患莫大于相争,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过之则为欲也,庶民争利,大夫争权,诸侯争地,皆私欲所致,天下焉能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