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玄一山人
- 发布时间:2023-07-21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33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原文: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修正/断句:
道. 可道也, 非常道也。
名. 可名也 ,非常名也 。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 , 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
关键字:
道:第一个(道)为道之恒道、其性为;有有无无。
名:第一个(名)为道之恒名、其性为;无物之名。
妙:妙衍无穷、无限无极。
徼:边际界限、有限有极。
大道总述:
“道”产生自然规律、规律的制约和监督下产生“事物”、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为“德”。也就是说:“道”本身并不是规律、而是规律、法规的产生者。规律法规属于“道”的产物、但不直接等于道。万事万物发展所表现的“性能”是德的体现。但“德”并不完全指事物的自然之德;即包括了“自然之德”也包括了“人为之德”。是一切“德”的源头。
比如:“自然规律、机制”是无形无象、无大无小、无色无味的。“法律法规机制”也是是无形无象、无大无小、无色无味的。“法律法规”的产生者是“人”、人则是有形有象、有大有小、有色有味的。“自然规律”的诞生者是“道”、道则是可说的、是有形有象的、是有大有小的、是百色百味的。
为何在解释“道”的时候、人们都用、无大无小、无形无相、无色无味来解释呢?其实这是大家把“规律”理解成了“道”、把“道”理解成了“规律”的结果。犹如:把“法律法规”理解成了“人”、把“人”理解成了“法律法规”一样的逻辑关系。
而正确的解读“道”与“规律”的关系、和“道”的具象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大到无形”、“大到无象”、无形无相是因为极大的缘故、导致无法观测、而不是没有“形象”。没有和有是两码事;没有:是彻底没有、不存在“形与象”、所以无论你观测不观测、它都不存在。而“有”:是因为其大到你不无法去观测、不知道其徼形、但不代表它没有、不存在。
所以出现了:大道无形无象、是因为“有”而无法观测到。无大无小、因为“大”到没有边际徼形、小到用最高科技的显微镜也无法观测。而这种无法观测只限于当下科技发展、未来就不敢保证了。因为量子技术、暗物质观测等、都在逐步实现了。无色无味、是因为颜色,味道不单一。当一万种、甚至无数颜色,味道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请问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自然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故而“无色无味”。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即“法律法规”产生者、诞生者、是可以实现观测大小的、 也是有形有象的、有色有味的。但“人”所产生的“法律法规”则是、无大无小、无色无味、无形无象的。请问:法律法规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有多大?什么形状?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道”、即“自然规律”的产生者、诞生者、是无法实现观测的、因为“形、象、大、小、色、味”过于量化和聚合的原因、所以无法实现观测、但它是存在的。诞生“法律法规”、需要全民参与(全民指很多人、法律法规是在发现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的);诞生“自然规律”只需要道的、绝对唯一、单一、一元之体、是在没有发生矛盾的基础上预先建立的。
“道”诞生“自然规律”是提前意识。“人”诞生“法律法规”滞后意识。但无论前后、诞生“法律法规”的是“人”。诞生“自然规律”的是“道”。故而:先天规律是“自然规律”;后天法律法规是“人为规律”。诞生的主体定位,逻辑关系、并没有区别。一个是(“道”有)但无法观测;一个(“人”有)可以观测。
“人”与”道“都是“有”的状态、存在的状态。人和人所诞生的“法律法规”合一、为“有无”并存状态;道和道所诞生的“自然规律”亦是“有无”并存状态。合则是“有无”、分则是“有”和“无”、或“有”或“无”。
所以、一切解读“道”直接等于“规律”的、又以“规律”来阐述“道”是“无形无象、无大无小、无色无味”的逻辑关系是错误的。
小道万物众生、中道天地阴阳、大道浩瀚轩宇。亦可小道处世为人、中道修身齐家、大道治国平天。形而上,形而下,皆在道中。
大家好,我是玄一。欢迎收看“道德经”解读,我们共同学习老子智慧。
在解读“道德经”之前、我们先纵观一下全球格局和国际大事。最近的几年发生过很多事情。比如南海之争、阿拉伯和法国的恐怖袭击、韩国萨德事件,日本、台湾局势、土耳其的叛乱。尤其2018年发生的叙利亚内外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争、中美贸易战等等…
以上种种,让我们大家重新开始思考。用道德经来感悟、在道德经的智慧当中、用自然和科学、理性和感性的方法途径中再一次认识这个世界。
德行的培育和内在精神的构建、让中华文化重返世界文明中心的时候、向全世界输出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清楚的看到中华文化能拯救国家和民族。
南海之争也好、叙利亚战乱也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乱也好,纵观全球战乱,其背后都直指同一个国家、那就大家非常熟悉的“美国”。
当然,不管是曾经的奥巴马,还是现在的特朗普,他们听到这些话以后一定会很不高兴。他会说,你说的这些跟我们美国没关系啊,我们只是一个牵制和稳定世界和平发展的国家。其实他背后的老板是犹太资主义金融大佬、是他们在背后翻云覆雨、制造出众多国际事件。
未来十年,我们用“道德经”智慧去解读的话、这些我们身边的国家和未来中华文化重返世界文明中心的进程,我们该如何去分析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他们的兴衰起落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道德经”的主要意义所在。
比如说,在中东的各个国家、以至于整个伊斯兰世界、他们每个人都没有自己的元神主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认主独一的上帝。他是以这种程序方式驱动的。
这种方式驱动的结果是、导致他们的生产力下降,新科技的发展滞后、人文教育扭曲。他们主要的营生,也就是经济来源、是以卖石油为主的。
当全界石油卖到匮乏的时候、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可控核聚变发展到成熟的时候、比如说,中国已经领衔了。那么这些石油国家只能靠“光合”作用来生存、什么意思呢?就是晒太阳吃空气来生存、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在那里…
各种通过膨胀,经济萎缩,金融崩溃频发。他们只能依靠外部的经济和文化输入做本国的改革和升级。
我们再看看印度的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亚伯拉罕等宗教的一些国家和民族、无一例外、都是非常贫瘠的。
当地球上的高度文明的优等生都博士毕业了以后、这些国家可能还在继续读幼儿园。
再看看拥有无限幻想的美国和美国之梦、从南海局势,萨德系统、到今年的贸易战、都已经变得有气无力了。
看上去高大上的美国文化背后的基因代码是什么?为什么在这种文化的支撑下、我们仿佛听到了巨楼大厦将倾的恐惧之声、和一个强大帝国无力的呻吟和虚弱的喘气声呢?
我们再来看、如果把全球化的第一个版本看做是蓝色版本的话、那么它是以英国海盗文化为主题的特征。第二个版本是、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的石油霸权的绿色版本。那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道德经”智慧来解读他们的海上霸权,和全球霸权导致的结果。从南海局势开始到中美贸易战的博弈,以及美国参与叙利亚战乱、英法美德投向叙利亚的100颗炮弹、让叙利亚生灵涂炭、鬼哭狼嚎、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了争夺宗教圣主之地而发生的大规模冲突,和区域性的屠杀、归根结底都是“失道”的宗教争端。由此就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在失道丧德的行为下所发生的无道行为、会让他们的全球霸权优势被逐渐削弱。
那么第三个全球化的版本是什么颜色的呢?我相信它一定是一个红色的版本、也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版本。在未来10-20年之内,在“道德经”智慧的主导下,全球会迎来一次文化大革新和文明大革新。
“学习道德经”
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道德经”。学习道德经、我们首先要了解整体“道”的概念。
道.可道也:
第一个(道)为道之恒道、其性为;有有无无。这个“道”和整个道德经里很多地方的“道”不同、这是唯一不生不死的大道本体。它无所生、也无所死、它源于自然而然恒久存在。任何其他衍化出的“道”的变化都不影响“本道”任何性质。它是无生无死、无无生、无无死的;这是区别于任何的、其他任何衍化下的有名或者无名的、由阴阳二气所化生的“有无相生”的“道”的道。
也就是说;除“本道”道体以外的任何的其他的一切“道”、一切事物、一切运作原理都具备“阴阳”两极、两面、两元性的。而道之“本道”、道体是绝对一元论存在状态、是永久恒长、有有、有无、无无有有的存在。
无无;是指;如果无的话、还有一个无的存在、无的存在即是有限的无。而无无是指、连无都无的不存在了、这种状态为“无无”状。
有有;是指;如果有的话、只能证明有、是有限的有。而有有是指;有的里面还有有、是无限有、这种状态为“有有”状。
“可道也”这个可道也、是指;即是“无无有有”的道也是可以说的道、而不是普遍学者、解读者所说的不可说、不能说、说不了、不可描述 的道。如果道不可描述也不可说、那还干嘛用来传世弘扬、又怎么能惠及众生呢?不是自欺自人?不是难以自圆其说吗?
无无有有的“道”是完全可以说的清楚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以及;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后、又在第二十五章的最后一句经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明确告诉了人们“道”是完全可以说的清楚的。
第一个说明“道”可以说的清楚是第一章“道.可道也”、如果不可说、不能说、说不了、就不会是“可道也”、而是“不可道也”、或者“可道”而没有“也”。
即便是;“可道”而没有“也”、也不能说明“道”是不可说、不能说、说不了的。因为如果不可说的话、前面就不可能会有“可”字的出现。
而“也”字;是助词和副词、而助词在前、副词在后、在道德经第一章里完全是助词作用体现的。这足以充分证明了“道”是可以说的、能说的、说的了的。“道.可道”就是“有形有象、有大有小、有色有味”的。只是我们人类还无法去认知、且不可说它不存在。
整个“道德经”的逻辑推理模式一直都是自问自答、提出问题、然后质疑、再进行回答的模式而进行的、这也是区别于任何西方哲学、乃至世界所有哲学的地方。是一个完整的、完全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哲学体系系统理论。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看懂、不建议去传道、建议好好学习学习再说。
通过“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全经解读;你发现、后面所有的经文的描述、都在不同角度的解读第一章的内容;即“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而反过来再从第一章开始、第一句就告诉我们“恒道”是可以说的道、而后面的“非恒道也”是在说“恒道”之后的、道的非“恒性”。是运作与事物之上后的、变幻莫测的道。这个“道”不是恒道、故而“非恒道也”。
所以很多人在没有贯通整个道德经就来解读老子智慧、这样的解读就会出现曲解。都认为老子都不知道“道”从何来、只是“强字之曰道”。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们就来说一下大道的整体表现形式和特点
第一个是“大道循环观”、
那么;什么是大道循环观呢?大道循环观的定义是、“有无相生、生老病死、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个浩瀚宇宙在“大道”的催生下越来越大,大到极致、整个生命的进程也会走到生命的极致、会越来越深,越来越老、走到越来越远的时候、又会重新返回来、大到极致的时候它也会返回来。这个就是“大道”循环往复的自然机制;它如环无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第二是“大道自然观”、催生宇宙万物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道”。那么很多人会说“道法自然”、是不是“道”还要受到宇宙规律或者上帝的支配?显然不是。这样以来就很轻易的破除了迷信的神造万物论。
所谓的“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指自然万物,也不是说大道之外还有一个自然、而这个自然是大道遵从它道体内部的自然而然的规律力量来运行的。这种力量来自于阴阳二气的冲合撞击而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法自然”大道自然、自然而然的概念、并非任何人格化的上帝所能主宰和左右的。
所以它的伟大之处就是、破除了一切上帝,破除了人们一切迷信的对象。
第三是“大道全息观”老子的“道德经”语言是非常的精炼深邃的、是无可替代的。浩瀚精深的“道德经”内涵构成了大道的全息观。
包括宇宙的起源、政治治理、圣人之道、艺术,军事、修身修真、数学原理,国家之间的博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都能从“道德经”智慧宝库里汲取到源源不断的、无限的营养能量。
第四是“大道修真观”、大道的修真观是讲、先立天道、再立人道。人是小宇宙、是宇宙压缩的自然。当人遵从“大道”自然规律时、报以无欲清净状态时、在虚极的清净中就会冲气为和、五脏六腑的元气自然会五气朝元。炼精化气之后、会三花聚顶、修得大道真元、通晓宇宙奥秘。
故而、天道、圣人之道、大道贯穿人道、整个全息观就建立起来了、无比恢弘大气,无比博大精深。庄子曰:老子、古之博大真人哉。
我们通过学习“道德经”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达到几个目。
第一个;最简单的先从文字上理解大道的玄奥之处。制约物欲横流社会的浮躁、不断的向外博取钱财贪欲、不断的追寻各种名益奢取、和膨胀的自大个人主义、让自己从无尽烦恼之中解脱出来。
第二;我们通过学习“道德经”内容来反观自己、来加强天地之道,圣人之道的教化修养、来加强我们的品格培养和阴德培育。
第三;我们要让身体进入到实修静坐再到内丹内功。从渐修到顿悟之后,进入到“修之其身、其德乃真”大道之门。这样可以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留住青春,减少疾病的折磨和痛苦。
第四:我们学习老子“道德经”的目的是要大机大用。运用“道德经”中的阴阳观、自然观,大道创生观、大道的往复循环、大道的王道思想、来解析西方现存的矛盾和问题。包括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教文明等、他们的源代码基因的缺陷是什么?中国文化在重返世界文明中心的时候、“危”和“机”在什么地方?
第五:我们把“道德经”“易经”“儒学”融合起来、以博大的“道德经”内涵和华夏文化的精神融通绑定之后、那么东方这条巨龙就会活灵活现。我们需要八十一节课、八十一章时长来深入学习和分享。
第六:在深入学习之后、我们要知道“老子”的大道思想源自哪里?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叫、言有宗…我们每一个华夏民族的后裔都在守护和传承华夏昆仑文明、每个人都要自觉的、自返大道的中级故乡和源头。
“道.可道也、非恒道”、可以认识的“道”、和可以叫名字的“道”。非恒道、是道的阶段性称呼。“
道”作为主体而诞生客观规律和创生万物、无生无死,无形无相、无大无小。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涵盖一切,在内容上包容一切,。是独一不改的宇宙自然之道。
“道”是宇宙万物内在的一种自然生命力。这个世界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道”是变化莫测的、其以、顺其自然而然的内在变化而运行。
“道”是宇宙万物最终的本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消亡转化的根本规律、同时又内化于万物之中。庄子曰、“道”在那里?“道”在瓦片之中、在枇谷之中。“道”无处不在、“道”是一种内在自我而自然运行状态。“道”是宇宙万物最佳呈现状态,是万物发展最理想的境界。“道”排斥一切“神造论”或者、“上帝”造物论。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第一个(名)为道之恒名、其性为;无物之名。
无物有名、无物无名、无名有物、无物有名、物名名物、名物物名、物物名名、名名物物。
这个“名”和整个道德经里很多地方的“名”不同、这是唯一不生不死的大道本体之“名”。它无所生、也无所死、它源于“道”的自然而然恒久存在。任何其他衍化出的“名”的变化都不影响其本道的恒“名”。
它是无物有名、有名无物、物物名名、名名物物的存在;这是区别于任何的、由阴阳二气所化生的“天地万物”以及其衍化下的有名或者无名的“名”的名。
也就是说;除本道“名”以外的任何的其他的一切“名”、包括;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之下所产生的“名”都不是“恒名”。这个“名”和“道”是一个道理、可参考上面的“道.可道也”对应“名.可名也”。
“可名也”是什么?名是宇宙万物命名的代号概念。“名”是可以用来称呼,用来叫的“名”、是暂时阶段性存在的“名”。随着时空转变,要不断去观察它的本质,去发现它、去认知它。
“非恒名也”是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归结于定名,但通过时代更替、时空变换、认知会发生变化,名也会发生变化。就是说,“非恒名”不是恒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中国”、周朝以前不叫中国、后来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称谓中国。中国、即中央,中心的意思。中国只是个名字、只是一个地里方位属性。那么除了“名”之外、它的文化属性,天道属性呢?以及它的宇宙使命感是什么?“道德经”会诠释这些博大深邃的内容、让我们去认识大道和名。随着世代更替和时空转换、这些内涵和根本的基因是需要我们点滴的去守护和传承下去的。所以要透过名字看本质、否则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还是非恒名、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它的“名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和"有"是两种状态,
无,的状态是什么都没有,无宇宙、无天地、一切都没有的状态。
宇宙天地是从无到有的开始。
“有”是存在状态,“存在”的这种状态是相对与"无",的、不能单一拿出来说,"存在"。
所有的东西都具备的一种状态,只要能“名之”的就是"存在"的东西。所以“存在”是万物的一种属性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万物之“母”,抽象的想成万物之母就是“已经存在”的状态。
就是说“存在”是一切的开始,万物要先"存在"才可“名”的。
另外、一切都来自于“无”。无是“道”的本源状态。那么会有人问,无中何以生有?这看上去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站在“道”角度就回答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老子的“道德经”是这样回答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即是宇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那么会有人问“道”从何来?“道”的状态用图形来表示的话、它是一个圆圈、圆圈里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在这个无形无相、无大无小,无色无味、无生无死的状态为“道”。而这个圆圈里面有“无无有有”圆圈、依次循环。在无无有有的状态下产生了“混沌无极”。那么我们就知道了“道”是来自“道”本身的、它本身就是存在的。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道法自然”的意思和结果。“大道”从大道中来、冲合生成了混元之物、此时的状态为“一”、即“无极”状态。
“二”是什么状态?二是“混沌无极”之气交合之后所产生的“太极两仪”状态。太极两仪即“阴阳二气”。万物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交合而成。
“三”是什么状态?三是由阴阳二气浑然天成之后的宇宙万物总和。阴阳二气演化为“天地人”、“春夏秋冬”四象、五行八卦等多元、多维度空间和事物。
“四象”状态是;建立在“天地人”三元的基础上展开的万事万物衍化。
大道创生了宇宙万物之后,万物依旧遵循“道”的阴阳五行规律、轨迹在运行。
所以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真有信、宇宙大千万物的本质就是这样。
然、站在“道德经”道家修行的角度来阐释话,我们就可以看到“老子”在修真的状态中、在窈窈冥冥的大道之中发现了物体的“本源”。而这个本源它具备了四种东西、“相、精、物、信”四元素。也是由这四元素浑然而成的。
故而、它是无物之物、无形之象。宇宙万物,任何物体当中都有许多精细微妙的“元气”存在、经过无数次的重组交合构成 了可观的物质世界。而万物万事都是以“有无相生”的机制存在的。
那么,我们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统一场理论,宇宙论、测不准理论、相对论、量子波粒二重像理论等等…都可以用“大道”的角度去深度探索和解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以观其妙”这是看待事物的一种空虚状态。以无欲和有欲看待同一件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而两种看待方法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而无欲看待事物得到的是其“妙”。正所谓妙不可言、这种“妙”是需要空无的心境去看待事物才会出现的镜像。其“妙”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夷希微,微妙玄通。“妙”能无中生有、有中去无。这是以“道”的境界观察事物的结果。故而:无欲观、以显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看待事物的另一种心态,或者说角度。任何事物,一旦“有”,一旦“名之”,即有了极限。
这是以有欲看待事物的心态。有欲、观察事物的结果是局限的、其、大而有形,小而有状、大有其外,小有其内的事物形态。
当你欲望升起时,你是可以通过观察受到它的、感受它的局限,感受它的升起,消亡。所以知道它的边界,如何被触发,如何发挥作用,同时、人的认知范围也被这些边界束缚了。故而:“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我们站在更高角度来看待“有欲”和“无欲”。当人们处于一种无欲状态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道德经”的虚极和博大。因此“道德经”有着超凡脱俗的风尚、这是任何哲学,宗教经书无法做到的。
当人们在修真、修行,修为,全然的,静虚的,完整的本元状态下就会出现三个高度和谐的状态。即“身与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高层次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他是非常奥妙深邃的、幽远极致的境界。所以体现出什么?体现出“妙”。“妙”是无法彻底用语言去诉说的。是一种心身,心神、气魂的、高度的、超越感知的状态。
所以“老子”所讲之道、并不是从知识到知识、不是用大脑意识的功能、更不是佛法所说的“第六意识”和“第七意识”。而是用“心”的功能、一种直觉和灵感相统一的功能体现。
佛法所说的是、把“第六意识”和“第七意识”打碎之后,进入到一种无意识状态、就这个都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说直接用心驱动的感知功能,那是难于登天。只有修真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心的功能才能被驱动和发挥出来。
我们用世俗的物质来看待“妙”的具体体现。自古至今,那些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也好、思想理论也好、科技发明也好、都是在一定的“妙”状态下发现并创造奇迹的。
庄子说、“真人”认识“道”的方法就是通过修炼,进入超常的状态。庄子在“大宗师”说,老子是怎么发现“道”的玄妙的?他说、老子把自己的心游于万物之初、是自己的精神脱离肉体、进入到宇宙开始的时候发现了“道”的存在。所以说,这个“道”是常人难以认识的道、故而为“非常道”。就是要在无为虚极的状态中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接下里我们以“道德经”来看待“老子”。很多人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不是无求无欲的吗?无求无欲就是什么都不用干了,坐吃等死,或者被饿死。事实上是这样吗?那是因为太多人看不懂“道德经”,而对老子大道的误解。
这里的“欲”、它不是“欲求不满”的“欲”。是破除了“私心私利”之后的大道之“欲”。
比如说,我们在大道的事业上执着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种“欲”。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是一种“欲”。
再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军事、科学,可控核聚变、天眼的建设、同信卫星的升空、五倍音速的无人机、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的共建、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以及黑洞的探索发现、这都是“欲”。但它是自然而欲、是造福家庭,造福社会,造福人类,造福世界的平衡之欲。故而、无为而治、自然而治、顺其自然、无为,无所为、无所不为。
“修真”欲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金丹大道”的宇宙哲学思想、玄学思想、以及后世的“大德高道”佛家高僧、都把它奉为“丹道修行”的、无二的经典圣经。
那么站在修行修真当中的“欲”、该怎么表现呢?这种“欲”代表着是一种“守窍”的方法。道家也好,佛家也好、都把它叫“禅”、就是禅定守元意思、最终达到虚极空无的神仙道境界。
而对于普通人来讲、修行是能够让家庭幸福、事业兴隆、健身强体、养生保健、青春常在、颐享天年、和获得长生久视之道的目的。不管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这种愿望会越来越强烈。但,不管什么样的养生保健方法,它都要归根于老子的“大道修真”范围之内。因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道家思想”它所拥有的是夺天地造化的修炼思维。
修行的过程是让阴阳二气调和,平衡的法门过程。
就拿我们是凡人来说、只要情窦一开、童体一破、则,真阳走失、命宝已去、自身出现阴气上升,阳气下降的状态。所以,要想得到长寿延年之效、必得天地造化之玄、方能摄取“真阳”追回“命宝”、使童体回归。这一切都归于“阴阳之气”。
什么是“气”我们这里讲的“气”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气。而是宇宙之初始、生于先天之先、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元气、它是宇宙的本源。
故、夺先天一气,是我们修炼的“道”之法门。
作为一个普通修炼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清净无欲之心、博爱慈悲之心、体内的先天之气将无法升起、天地之间的浩然元气也无法进来。故而:无欲则心静、心静则生景、景生则妙观、妙显则合真。
我们在打坐的时候要保持“无念”状态。如果“有念”的情况下怎办呢?那我们就去“观”、观什么地方呢?就是观自己气的运行。把“气”守在“丹田”下、或者丹田中。这就是“观”的一种妙用。最后逐渐达到“无念”状态、以至于“空虚”状态。
道家把修行修真的地方叫做“观”或“宫”、“慈航道人”观音菩萨也用了“观”。这个“观”就是要自观,内观,反观、观天,观地,观自在、观而自然、自然而观”。最后“妙观”、妙观而不着象、以免出现幻境。通过“观”而修炼真气、达到身心,自然,天地合一的境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无名”和“有名”同出一处、是以“道”所化、以“阴阳”所化、以“气”所化。任何物质,只有在“有”时,才可以“名”、“无”时,不可“名”、是初始状态、无名无姓、无大无小、无形无相、不生不死、为“无名”。
但不管“有名”或“无名”、他们都来自“道”本体、他们拥有共同的母亲。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叫法不同,称呼不同,名字代号不同。
“同出而异名”看上去比较好理解,但意义非常深刻。哲理性贯穿宇宙。告诉人们,不管宇宙如何变幻、天地如何更迭、时空如何转换、维度如何扭曲、他们的顺序和出处都始终如一。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在看待万事万物的时候,如果 报以“无欲”状态,那么你会看到事物的更多内容或者本质、让你从一维空间到十维空间的一个认知和透析。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那么何为“玄”?玄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玄”代表着宇宙万物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维度、不同氛围、不同气场的条件下所表现,所释放,所折射、所演化的无极形态。
无论他们是以“无名”还是“有名”的状态,都存在于“玄”奥妙。而“玄”又不仅仅体现当下的“玄”的状态和境界、而是一路无穷变换和演化。
“玄”是宇宙大千万物的众归法门、称其为“玄”、那是因为“有名”和“无名”这两个状态过程是人们从未见过的,是“道”的博大而自然演化的描述,和我们的纯物质世界完全不同,没办法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把他完全的描述出来,所以称作玄。
我们人类目前只停留在“有”而“已名”三维世界中。所以我们一直试图用“大道”观去认识新的领域和空间、去发现物质本身的本质、和超物质的玄化能量、天人合一、进入到更高的维度世界。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对“玄”又一次的重叠深入。重度解析事物无限演变结果。道是宇宙的终极本体和万物存在的总根源,超绝名相,难以规定。“玄”训诂义为“幽远,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而幽、又训为“隐”。“道”的本质是有和无。有、即是(现象,功用)无、即是(本体,本原)的统一。
“玄之又玄”即用以递进否定的方法形容“道”体的幽深神妙以及创生万物过程的深奥难测。现在全世界都共识一个观点、就是万物一体、万有相同、说明玄之又玄是构建一体化的所有玄妙元素、和互为因果的相生相克的演化过程。
修行各种法门,“佛道”也好、任何其他宗教也好、最终都要殊途同归、万法归一、宇宙万物、一切的神奇玄妙、深不可测的奥妙、都要归于“大道”、从“大道”而出。故为;众妙之门。
总结论段:
如果运用在显学上、今天的霸权、王道、民主、中央集权、军事、科技、艺术、政治制度、包括人生的修炼、和幸福、以及生命的中级回归等、都可以从“众妙之门”打开。
如果以宗教神学的理论来看、婆罗门实际上信的是上帝教。因为它所认为的、从无到有的理论是、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神所发生的。但在佛家的理论里和道教理论里都是不承认的。也不承认有一个绝对权威的主宰者能够左右万物。它只是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是一种因果互变的思想、在一种万“有”状态下的形成、也就是说只停留在单一“有”的阶段徘徊、无法去解释在“有”之前的时空形态。
老子的“有无”观、不但在阐述了事物的“有”而“名”,名则实、“无”而“空”空则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大道”相对论的同时、还互为因果论。可以说贯穿终和了一切诸法、诸教、诸术之后,但又不尽限于此、因为还有更多更多…
但“大乘佛法”与“道”有相近之处、因为因果是互为互通的。
我们对以上“道”做个总结和分层归属:
何谓“道”?
道生宇宙大千:
宇宙生天地,天地育万物,谓法。
天地循回往复周而不殆,谓则。
无极自然、太极使然、数极亦然。
道法自然,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最后;我们引用老子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今天我们在新的时代,新的文明,新的社会里来传承延续老祖宗的道统。我们可以做到把华夏文化工程再往上溯源、把伏羲神农所创生的和守护的华夏昆仑文明发扬光大。
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华文化、中华王道、华夏天朝的“大道”思想可能会统领世界、福泽人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故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引用伟人演讲)
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天上的太阳、光彩夺目、福泽众生、福泽过去,福泽现在,也将福泽未来、并且持之以恒。从未有人觉着太阳过时了、老了、不实用了。
所以传承中华本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本章内容较多,时间稍长,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下集再见!
---玄一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