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十篇
- 发布时间:2023-07-25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50
道德经读后感篇1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己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子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着;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着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己所需,觅求自己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己内省不已,都需要自己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同,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同人不同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二)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道德经读后感篇2
老子通过阐述“道”这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表明自己的世界观,哲学的神奇之处,即具有共通性,老子不懂现代物理,可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智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道德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道德经读后感1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高中生道德经读后感2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好的。
高中生道德经读后感3在如今这个喧闹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瞬息万变。比起像大众一样的随波逐流,我更愿意在一个惬意而又安静的下午,喝着亲手沏的茶,手捧着一本《道德经》,去感受古人那时隔千年的智慧。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出生在这么一个有底蕴的文明古国,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可以去感受,有更多的文化精华可以去吸收,有更多的历史可以去领略。读书无疑是一种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好途径。
比起现当代的这些科幻大作,以及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小说,我更倾心于古典文学。毕竟那才是真正有营养的作品。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难免使人们的心变浮躁了,于是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吸收那沉淀的文化,反而热衷于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幻网络小说。可是我们青少年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沦了,开始盲目追求一些没有内涵的书。直到那次去新华书店,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本厚厚的《道德经》,我轻轻拿起它,便不想再放手,从此,我便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可这本书在我的生命里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读着它时,仿佛时间静止了,一段慢节奏的时光便产生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仅是因为书中的智慧,还有那智慧带给我的心理的变化。以前的我,也许太年轻了,敢想敢做,没有目的地横冲直撞,结局总是头破血流。现在,我依然带着年轻的激情,依然是敢想敢做,但不同的是,我已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一步登天。
梦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远了,远得连在梦里都看得不真切。可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地朝着梦想前进吗?在这条路上,难免会孤独寂寞,难免会浮躁,我们应该找到那个照亮梦想道路的指明灯,让它指引着你,不断前进,一步一步地,执着地前进。所幸的是,我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蕴含着千年智慧、为我及时照亮远方的经典著作——《道德经》。
时隔千年的智慧,令我感动。我很庆幸有这么一本书,在我的成长中及时的出现,为我照亮通向梦想的道路。我相信它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我到达那个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彼岸!
高中生道德经读后感4今天终于达到诵读道德经100遍,总算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一鼓作气来写个博吧。
但初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日益,感悟日损。被顾老师逼着写博,倒让我回忆起读研时候的趣事。
那时,我们戏剧专业总共3个导师,各带1~2个研究生,总共也就4人。所以,上课都是直接到老师家上的,有时上课是讨论名家名剧的文本,有时候老师放碟片。看碟片当然是很开心的,不料看到兴起处,老师遥控器一拿,“咔”就暂停了,“这一段咱们来分析一下!”顿时就懵了。毕竟看碟片的时候是投入情感在看戏,需要的是共鸣效果;忽然大脑要切换到理论剖析,转为逻辑思维,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不得不快速搜寻大脑每个角落回忆可用的情节并找到可用的理论框架。再接着看碟片都有点抖抖索索的感觉,不时用眼角余光看看老师是不是要拿遥控器,也试图调动一些脑细胞在看剧同时做些分析,但后者基本上很难做到,老师暂停的时候,我们4人总是处于茫然状态,而且看得很不尽兴。
读道德经写博的难也在此,读经时,随着遍数增长,愈发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按照顾老师的理论是无需用脑,但总结出东西写博却少不得要用脑,两者切换,不免恍兮惚兮。
姑且勉强挤一点“牙膏”:
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感觉这是顾老师最为津津乐道的句子之一。而我个人的感悟恰好可以倒过来说,即“日益为学,日损为道”。
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因为我们的身体、生活状态是“日益”的,所以我们的精力会更多地甚至全部地投入在外在的东西中,比如“为学”,比如追名逐利。那个阶段,我们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我能”。但是当我们的身体、事业、生活的其他方面在慢慢走下坡路即“日损”的时候,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转向内在,即“求道”。虽然具体的道各式各样,也许是儒,也许是道,也许是佛,也许是基督,也许是心理学,也许是瑜伽,也许是别的什么心灵鸡汤,也许就是什么大法。因为看到了我“不能”,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是“道”的开始。
高中生道德经读后感5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读了道德经之后,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读后感篇3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ソ逃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
看到刘铁芳《守望教育》第二辑的标题是“我在,故我说”。我马上联想到了这样一句“我思,故我在。”?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有人把阅读经典名著比作与伟大的哲人对话,“阅读一百本好书,就是和一百个有思想的人对话。”这种深层阅读中的思考,更能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
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值得借鉴。有个老师布置给二年级孩子的任务是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求孩子自己跑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而且参考资料要来源于不同的地方。还要求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详见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164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且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略读、浏览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而我们自己,不单单为考试、写论文而读书,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为考个好分数和写作得到好成绩而阅读。让我们为多种成一些充满人文精神的各色各样的树,形成充满生机的原生态森林而阅读吧!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
《守望教育》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道德经读后感篇4
一、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和道德美
说到美,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美的事物和美的人,在谈到文学作品的美, 很多人在概念上就会想到文章的艺术性,或叫艺术美方面上来, 有的作者或者评论家会谈起艺术魅力。 而实际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美的,不仅仅是我们感知上认知的东西, 其构成因素是很复杂的, 如果我们能够综合看待这种艺术性体现出来的美,笔者认为它至少包括道德美与艺术美两个方面。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作家经过认真构思而晚场的作品,读者会在阅读中看到很多故事情节和精彩的细节,对人的塑造更是用大量的故事情节给予展现,而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就代表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观点或某种感情取向,这就是作家的创作作品时的艺术表现。 经过作者认真思索过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并不是生活中故事的记录,也不是作家凭空捏造出来的事实, 而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审视之后,经过主题建构。 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缝缀才完成的整体创造,具有了美学意义的审美功能,正是作家所期待的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这样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美,很显然与单纯的自然美有着本质的区别, 自然美是外在的美,而文学作品所蕴含着的美则是需要阅读者认真品读和思考才能感受到。 当然这种美也不是单纯的艺术创造的美,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创作建构了生动而鲜活的故事,塑造了人们可以经常见到而又常常被忽视的人物形象,这种想象不仅是让人感到心动的,而且还能够在人物身上感受到真实和虚伪,阳光和阴暗、高尚和卑微等,从文学作品中,阅读者能够体会到好与坏、善与恶,而这些因素是蕴含在作品中的,不是读者随意能够直接看到的。 正因如此,我们就可以说,文学作品是集中了道德美与艺术美的综合体。
二、文学作品的道德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道德美不是在艺术美本身中所包含的那种广义的道德美, 其是属于文学作品特定内容的道德形态。 当然,具有文学道德和艺术之美的文学作品不是指那些普通的作品,具有这样潜质的作品,均体现在优秀的作品当中。 如果我们给予一部作品的评价是“美的作品”, 就是我们阅读它的人对作品岁体现出来的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综合评价。 文学作品的道德美和艺术美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尺, 也是判别文学作品是不是具备这两种美的出发点, 道德美与艺术美是文艺作品的整个内容对读者群体的渗透,其传递了怎样的思想,赋予了什么样的精神,给人以怎样的激励,让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才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标准。
我们应该清楚,并非只有艺术才给人以美感,世界上物质中的一切具有美感因素的事物都能够让人感到美的享受。 花卉是自然界的物质,她能够让人感知到它的美,作为艺术形态常常呈献给人们,让人能够体会到美的愉悦。 实际生活中花卉本身并不是做为艺术品而存在, 它知识作为客观世界中的一种美的物质出现人们的面前。 自然界物质的“花”,他的美来自它的生命,当然与它身上的色彩、形状、线条有很大关系,这种有机组合方式的美感, 是有物质的材料组成的,尽管具有艺术的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而我们所讲的道德则是属于精神状态层面的意识, 道德是属于内核潜质的意识, 人们根本就无法看到它美与不美, 而是要通过感知。 分析、思考、判断才能体会到,其与艺术是有截然的区别。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道德美应包括以下三种因素: 即作家描写的对象(例如人或事件) 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阶级的或政治的倾向以及人的感情、精神的美;也包含着作家在描写这些对象时所持的立场、观点或感情、倾向的美, 还包括这些被描写的对象经过艺术表现以后所呈现出来的形态的美。
三、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与艺术美
道德经读后感篇5
关键词:儿童立场;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阅读课程;艺术课程;影视课程
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社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对小学生展开生态道德教育,不能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生硬呆板的规定,而是要基于儿童立场,发现和保护童心,理解并顺应天性。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指以儿童的认知水平及生活实践为起点,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努力从生态问题出发,引领儿童以儿童的方式亲历自然,体验感悟,使生态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自然地建立和生长,从而提高儿童的生态道德素养。事实上,课程是实施生态道德的载体。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那么相对应的生态道德教育策略方法研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应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上。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开发和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呢?
一、挖掘生态德育内涵,开发“古典诗词”“动物小说”阅读课程
许多古典诗词、动物小说作品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素材,这些素材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和熏染的良好载体。为此,笔者搜集和系统地阅读了古典诗词、沈石溪动物小说等,研发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生态道德教育的阅读课程,旨在阅读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1.古典诗词感悟生态美
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情景相融,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如果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描写的种种生动鲜活的生命形象和清新雅致的自然风景,往往隐藏着生态美学的意蕴。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其生态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发现隐藏于诗词中的生态美,感悟其所揭示的生命意义,让古典诗词教学成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不妨从美形、美情、美理3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生态美。例如,体现鲜明的色彩美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由表及里、以浅入深,从感性认识至情绪体验,循序渐进地以板块组合法推进教学,引领学生感知、领略和欣赏古诗中生态美的情愫,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
2.动物小说亲近自然
儿童是大地之子,较之成人,他们与大自然、与动物世界靠得更近些。儿童阅读动物小说,更容易走进动物故事中的情境,更容易破译动物故事的情感密码,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受到故事的感染和熏陶。在《沈石溪动物小说》阅读课程开发中,笔者精选《狼王梦》《第七条猎狗》《保姆蟒》《刀疤豺母》《鸟奴》《最后一头战象》6本小说作为生态道德教育阅读课程选读书目,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围绕“怎样关心和保护动物”“怎样理解动物之间的情感”等主题进行阅读交流。在动物小说中,相亲相爱的情豹布哈依,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保姆蟒,让孩子改变了对动物的“成见”,原来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孩子们还学到了多样的生态环境,那里有高山深涧,有森林湖泊,还认识到各种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等。教师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生命的瑰丽,促进学生对动物故事的深入解读,触动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和意识。
二、凸显生态道德教育元素,开发“‘护生画集’欣赏”艺术课程
艺术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生态德育元素,在对儿童展开艺术欣赏时,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非常自然、适切。如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因素,对当下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以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为依托,凸显生态道德教育元素,开发生态道德教育艺术课程——“护生画集渗透生态德育案例”,精选《护生画集》中20个适合高年级学生欣赏的作品,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品味、表达,准确理解画面和文字的内涵,引导学生将作品欣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深入其境,感受画面的生态美。具体地说,如在《护生画集》第2集中的“襁负其子”这一画作的欣赏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配文“母鸡有群儿,一儿最偏爱,娇痴不肯行,常伏母亲背”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和母爱,让学生由物及人,思考人间的真情,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触动儿童心底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再如,在“蝴蝶来仪”画作的欣赏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画面中观察到哪些事物,这样的情境让你有怎样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理解配文“不为瓶中花有蜜,只缘听读护生诗。欲去又迟迟”的内涵,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蝴蝶为什么迟迟不愿离去”,并在班级内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体验愈加强烈,在无形中激发和陶冶了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由于画集中的有些文字偏深,教师在编写生态道德教育案例时须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加以注释,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读原文,在文本的逐层理解中感受和欣赏画面的生态道德意蕴。对于作品中经典的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吟诵,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生态道德教育题材,开发“绿野寻踪”影视课程
道德经读后感篇6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德育功效
1.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继承优良传统和正确道德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提出《诗经》符合“礼”的规范,可作为当时规范国君和人民行为的道德范本,文学也就变成了传播道德的工具。中国古代文学家素有“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一些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典范,更因为闪耀着高尚的情操而广为流传。传统幼儿启蒙教学中,《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还有《诗经》、《论语》、《孟子》等这些读本,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可进行甄选后指导学生阅读。此外,古典诗词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诗词给人的感发力量往往是深沉的、热烈的和持久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人懂得感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激励人志存高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传达出的浑厚沉郁的爱国情怀使人的心灵震颤。除古典诗词外,一些通俗小说也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视角,给学生了解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窗口。如读《儒林外史》了解士大夫的道德观,读《水浒》感受其忠义,读《聊斋》体味妖狐真情,读《红楼梦》解其人生哲理……这些古典名著,都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承担着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的重要责任。
2.阅读正能量的作品,塑造健全人格。“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一本好书也能成为一个能量场,激发人向上向善的力量。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写了几个平凡农民子弟的奋斗史和成长史,写出了青年人的拼搏与奋斗、理想和苦闷、欢乐和痛苦,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向前;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暴风雨的大海中呼喊:“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展现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品质、健全人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记叙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之青年的苦闷与彷徨,青少年阅读这本书后,有利于关照自己的内心,了解青春期的叛逆与彷徨,看似充满负能量,但最终会给予我们启迪,对自身人格的锻造有很大的帮助。
3.阅读报告文学,感受时代精神。报告文学作品选题十分注重当前发生或刚刚过去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选取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阅读报告文学,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民族心灵深处跳动的强音,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汶川大地震后,关仁山的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何建明的《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李西岳的《大国不屈》等报告文学作品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赈灾抢险的场面,歌颂了永不言弃的伟大人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以真实的经历和激情的笔触描绘了朝鲜站场上浴血杀敌的中国战士,使“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军人的代名词,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之青年,成为爱国主义阅读文本的经典。在青少年的三观尚未成熟、叛逆心理较强的情况下,直接的道德说教往往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报告文学的德育优势便得以凸显。这需要教师将德育系于文学,在选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兼顾文本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既不能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也要避免走入报告文学变成道德教科书的误区。
二、基于德育目标的阅读指导策略
优秀文学作品中德育资源极其丰富,亟待我们的开发和利用。以德育为目标指向,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训练有效的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来进行。
1.以主题班会为外壳,以文学作品为材料,从而达到德育的功效。中小学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具有极强的德育价值,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经常会出现重说教轻情感的失衡状况,班会课的实效性往往会受到限制,学生比较被动地接受说教。阅读课与主题班会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拓展课外阅读量,接触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助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弥补说教式德育班会课的情感教育缺失。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情感之中,最终达到情感的内化,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班会主题选择文字、图片等内容,内容要具有鲜活气息和深刻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如,可以按照文学作品的主题将主题班会进行分类:爱国教育类主题班会(《红岩》、《林海雪原》、《红日》等作品);社会公德类主题班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作品);个人德性类主题班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追风筝的人》、《西游记》、《水浒传》、《傲慢与偏见》、《论语》等作品)。除此之外,报告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功能也不可忽视,因为报告文学作品的选材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作品的感染力极强。使用报告文学作品作为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具有趁热打铁的功效。
道德经读后感篇7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道德讲堂主持稿,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讲堂主持稿1各位来宾、现场的市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教人长好心的地方,人只有长好心,才能当好人;只有当好人,才能有好报,人这一生才会平安、吉祥。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今天道德讲堂的主题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国家无信不强。
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今天的道德讲堂。道德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开场三问。结合今天的主题,我先提三个问题,请大家闭目静思。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有诺必践”?你对承诺的信守,是否会因为对方社会身份的高低而不同?当你的朋友不守信约时,你会怎么做?
好,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唱道德歌曲。请大家起立,让我们一起高唱《公民道德歌》。
好,请大家就坐。接下来,我们进行讲堂的第三个环节,学模范、讲故事。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价值标准,是人们友善相处、和谐幸福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诚信的典故。如,陶四翁烧毁假柴草而赢得个人事业发展、商鞅立木为信而取得国家改革成功,季布一诺千金而保全身家性命,等等。在当代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或坚守初始信念而奔波劳命却无怨无悔,或为一句承诺而殚尽竭虑也义无反顾。这里,就让我通过短片来认识一对诚信兄弟。
诚信两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它以高尚的心为基础,以责任感道德为前提。
在我们宁波,也有一家企业,她继承和发扬“宁波帮”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历经六十多年风风雨雨,持续辉煌。这就是我们宁波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宁波二百”。下面,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宁波二百总经理、浙江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黄炎水同志上台,为我们讲述他和宁波二百的故事。
---------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诚实守信是大操守,大智慧,弄虚作假也许可以有一时的收获,但终究不会对事业有大的推动,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宁波二百的经历再次证明,诚信造就了财富,诚信推动了发展。在此,我建议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黄总和宁波二百的敬仰、敬佩之情。
下面,讲堂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春秋大义,大道明德,尽在经、史、子、集,尽在明经圣典。古哲先贤留下无数道德经典格言,今天我们就诵读其中的一句。下面,我先读一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
下面,我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发善心。刚才,我们听了宁波二百诚信经营的故事,结合我们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有许多感想,有许多话想说,那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谢谢X位朋友,能与我们分享你们的感悟、心得。诚信如甘露,社会若大地,甘露缺失,大地将出现裂痕;诚信如水,道德若船,诚信人越多,社会公德水平就会越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个讲诚信、守承诺的人。
最后,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送吉祥。本次道德讲堂送出的吉祥是“道德书签”,书签的正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图,背面是经典道德语录。希望大家今后能多读传统经典文章,用传统道德思想充实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就一定能带给我们人生平安、吉祥。散场后,志愿者会在门口为大家送出这份吉祥。
本期的道德讲堂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与,让我们相约在下期道德讲堂,再见!
道德讲堂主持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讲述道德故事,剖析道德事理、朗诵道德美文、传递道德力量,欢迎来到钱塘小学屏北分校道德讲堂。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本次道德讲堂共分为六项议程:首先全体起立,合唱道德歌曲《微笑》中拉开了帷幕。
今天为我们做宣讲的是五年三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道德讲堂的宣讲员林雅英老师。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林雅英老师为我们做精彩的演讲《争做美德少年》。
请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林雅英老师精彩的宣讲。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要经常回味林雅英老师的讲话,探寻真谛,加深烙印,争做美德少年。
下面请石从玉为我们宣讲道德故事——戈福振先进事迹。。。。。。。。。。。。。。。。。。。。。。。。。。。。
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诗《长征》
。。。。。。。。。。。。。。。。。。。。。。。。
听了动人心的宣讲,听了振奋人心的道德故事,有谁想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发表感言)。。。。。。。。。。。。。。。。。。。。。。。。。。。
听了感人的事迹,有请教师代表发表感言。
传播凡人善举,引发道德自觉,让我们送出吉祥,随时提醒我们要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下面由老师代表为在场的学生代表分发吉祥物——道德纪念笔。福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道德讲堂”——《争做美德少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整理人:
道德讲堂主持稿3各位家长:
大家好!
欢迎来到“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
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弘扬敬奉贤人的社会风气。
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有六个环节:扪心自问,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做一个承诺、 首先?让我们进行自我反省: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努力工作了吗?今天你关心孩子了吗?
二、唱《公民道德歌》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公民道德歌》。请大家起立,请工作人员放音乐。(大屏幕播放)
谢谢大家。请坐。
三、看两个短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短片。这两部短片记录了两位最美乡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点评:他们的无怨无悔,辛勤付出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印记,他们是最普通的,最普通的也是最美的,他们是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
四、讲一个故事
在我们家长学校的队伍中,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爱诠释了做为一名父母应具备的担当和责任。现在有请??家长讲讲她的教子故事。
点评:
五、谈一番感悟
我们看了两部短片,听了六位家长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让我们来进行一下互动,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邀请学校领导、家长进行点评。)
六、送祝福
每个班的家长代表为自己或他人说一句祝福的话。
结束语:
道德讲堂作为一个崇德扬善的平台,每一期的主人公都能带给我们灵魂的触动。他们大多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但是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中树立了不平凡的形象,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今天,几位普通教师的故事,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真诚的希望今天走进道德讲堂的每个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在平凡的工作中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为培育下一代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 ,我们本期的家长学校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道德讲堂主持稿4主持人: 李艳萍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常熟市支塘镇小学道德讲堂正式设立并开讲了!道德讲堂共有“唱歌曲、诵经典、学模范、发善心、作承诺”5个环节。下面,道德讲堂正式开始。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唱歌曲,让我们师生一起合唱《公民道德歌》,请大家起立,有请王燕老师领唱。
【齐唱《公民道德歌》】
谢谢大家,请坐!
下面进行第二环节,诵经典,有请张青莲小学六(4)班全体同学为大家诵读《弟子规》泛爱众。大家欢迎!
下面,进入第三环节,学模范,让我们首先观看电视短片,由蒋巷村党委副书记蒋玉英同志宣讲常德盛书记的《三个不变的故事》。
【观看道德模范电视短片】
刚才,我们通过观看电视短片中道德模范常德盛书记的先进事迹,对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好的认识。
各位领导、老师:今天,结合道德讲堂,我们还将开展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年,也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根据市委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公民道德建设,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活动形式在全社会广为传播,凡人善举引领广大公民学习效仿身边先进典型,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举行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述身边优秀教师的道德故事,这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全校教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激励我们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强的工作作风、更好的工作成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首先,有请任阳中心小学时建强老师为大家宣讲他们学校王乾元老师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下面,有请何市中心小学 彭丽萍 老师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下面,有请张青莲小学 王丽娟 老师为大家讲述自己平凡的事迹。大家欢迎!
刚才,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先进事迹短片,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事迹宣讲,他们用质朴的语言、翔实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桩桩、一件件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报告团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入第四环节,发善心,谈感想。
首先,有请任阳中心小学新上岗教师代表 朱佳慧 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刚才 朱佳慧老师的发言也代表了我们所有参会人员的心声。学习道德模范,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参与,为全面推进我镇小学公民道德建设,为在全社会营造讲道德、讲正气的良好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对本次活动作点评;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支塘镇文教办徐惠东主任讲话,大家欢迎!
(……)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徐主任的讲话表示感谢!
刚才,徐主任为我们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道德论坛进行了点评,并寄予了厚望,为我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办好道德讲堂,提出了指导意见,希望大家及时传达并认真加以落实。下阶段,学校将继续举行形式多样的道德讲堂,激励身边人,做好身边事。
接下来,进入最后的作承诺环节,全体起立,举起右拳,宣誓:
(主持人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抓住“道德讲堂”这个小切口,做好文明城市这篇大文章,以全市公民道德素养的大提升,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大提升。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投身到学习道德模范的活动中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请三所学校的老师依次到前面来,在签名墙上作承诺签名,签完名后按顺序退场。
请参会人员会后填写好本次报告会评议问卷,交给自己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学校将统一收集整理。
支塘镇小学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道德讲堂主持稿5大家上(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___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___。
(围绕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目的、意义,可自主发挥。供参考)
案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她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常人尚德的社会氛围。
道德讲堂有“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规定环节。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曲。今天,我们要唱的歌曲是《公民道德歌》。
请大家起立。请音响老师放音乐。
(唱完后)请坐下。谢谢大家。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观看一部短片(或听一段道德模范或身边好人的事迹),向道德模范学习。今天,我们观看的是___的电视短片,今天故事中的道德人物___就坐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她)表示崇高的.敬意。
(道德人物起立向大家致意。)
(可适当进行现场简短访谈)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一句经典。请大家打开手中的资料,我们今天诵读的经典是___,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读。
经典解读(需讲明经典出处、白话译文、经典含义、现实意义等)
好,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遍。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作一个承诺。请全体起立,大声跟我念:“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刚才,我们唱了一首歌,看了一个短片,诵读了一段道德经典,作了一个承诺,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道德感悟。在这里要感谢我们故事的主人公___,正是他(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们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下面,让我来现场采访在座的朋友们。
(主持人现场采访几位观众)
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送一份吉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道德讲堂衷心祝福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下面,我和故事的主人公___给大家送上寓意吉祥的小礼物(写有道德箴言的吉祥卡和笔记本等等,可自行设计),请大家上台依次领取。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身边好人的队伍中来,祝好人一生平安!
(观众上讲台前依次接受赠送;或派出代表接受赠送)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
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结束,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道德经读后感篇8
关键词:绘本; 感恩; 行为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96-001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关注到了“绘本”这个有效的资源。有些教师将“绘本”融入各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将绘本中的故事进行改编讲给学生听,而更多的是幼儿园也将“绘本”中所能挖掘的道德教育融入到了园本课程中,让在园的幼儿在阅读绘本之后,在思想上有所领悟。也因此,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将“绘本”道德教育也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逐渐在推而广之。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选择合适的绘本,以及对其中各种各样画面的观察,不仅训练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感知力,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一、阅读与交流绘本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纲要》提出了对阅读的要求和目标,显示了我国对儿童阅读的提倡和重视,很多儿童理论家也一直呼吁让幼儿阅读经典绘本,认为《幼儿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
选择富有特色的绘本艺术,引导孩子用心阅读,在此过程中,创设富有“爱和美”的情境文化,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提高孩子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同时,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关爱他人、不怕困难、大胆自信等的良好行为品质,做完整的自己,完整的人。
二、观察与想象绘本画面,培养幼儿感恩身边的人
通过感恩教育与绘本的相结合,孩子将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绘本的内涵,同时,也能将感恩的思想付诸行动,让感恩如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包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三个层面。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教师要细细解读绘本中作者所传递的信息,画面的风格,剖析绘本特点,寻找教育元素,通过“提问-释疑-推理-迁移”,引导孩子观察、思考、表达,如绘本活动《我家是个动物园》,我们创设温馨的情境,出示孩子自己的全家福,先扶后放,设置悬念,激起幼儿兴趣,然后用孩子喜欢的动物形象来表现家人的特点和本领,以及家中每个人为家为家人的付出,使孩子从中认识自己及他人的能力,体验到浓浓的爱,让抽象的爱可以看见,可以体验。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故事。用心解读,绘本可以进入孩子自身的内心世界,来唤醒孩子的幸福感,唤醒孩子生命的体验与表达。
三、扮演与创编绘本情节,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绘本篇幅短小精炼,画面精致优美,让幼儿有很多想象空间,在幼儿欣赏完绘本后,我们可以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地对绘本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与创编活动,把自己带入到绘本情境中体验故事角色,在扮演中辨别行为的是非,提高其道德品行。例如绘本《小青虫的梦》,这个故事讲述了有一只小青虫在受尽别人的嘲笑和冷落之后,依然痴迷的爱着音乐,最后化茧成蝶。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是不要嘲笑和看不起别人,对于别人的梦想我们要学会尊重。绘本欣赏完后,我们要让幼儿充分了解绘本内容,并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行为,然后我们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体验故事人物行为,特别是仔细观察角色小青虫的表情和动作,理解角色的心情,体验小青虫遭受冷落和蜕变成功后的情绪变化,亲身体验被人嘲笑的心情及尊重他人的重要。因此,在绘本中渗透道德教育,意在通过绘本中展示的种种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导和帮助幼儿展开情境联想,进而迁移到自己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努力学会养成适当的行为处事方式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实践与体验绘本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内化行为准则
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因此,开展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参与性强的“绘本主题活动”,不仅是培养幼儿道德感悟力和辨别是非道德的过程,更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体验,促进道德内化的过程。我园的课程特色是多元整合绘本阅读,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应绘本”的理念,确立了相应的主题式绘本内容,以开展绘本体验性实践活动。由于幼儿的阅读能力、理解水平受年龄的限制,所以对于同一个主题,我们可采用不同的绘本。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意识容易受榜样暗示的幼儿来说,相对于老师们的絮絮叨叨,画面生动、道德内容明确的绘本,更可以给孩子们一种“百闻不如一见”的道德情感启迪。通过对各种道德主题绘本的有效阅读,用情感来激活孩子们的心,包括他们的爱心、善心、诚心、耐心、热心、责任心以及感恩的心等,引发孩子们对一些尊重、敬意、友好、关心等方面问题的发现、思考与争辩,引发出一些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上的设想和计划,然后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出发,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尝试和验证,最终在体验与分享行为所带来的快乐过程中,真正促进道德内化的过程。
总之,优秀的绘本读物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通过绘本阅读,我们从意识和情感上帮助幼儿真正理解各种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在行为上慢慢内化为良好的习惯,既在幼儿身上弘扬“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又将从小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带给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敏敏.利用绘本促进低年级学生行为的养成[J]中小学德育,2012,(03)
[2]吴益斐.情境阅读,完整成长[J]教育,2011,(03)
[3]莫美华.绘本阅读开启礼仪之门[J]礼仪教育,2010,(09)
[4]胡迎红.运用绘本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实践研究[J]普陀教育,2011,(01)
道德经读后感篇9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而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事实上,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果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思想道德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就不失为一块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沃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及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语文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极具典范性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它融汇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语言文化和经验,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精神的,还是文化的。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文化内涵,还要学习创造这些文明的大师们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美好人生经验。
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虽说是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语文毕竟不是政治,不适合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而应以教材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推进,使其有血有肉,学生方可容易接受,乐意接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一句古诗也能生动地揭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之时,抓住契机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也就是说,应当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1、在导语引入中渗透德育教育。
这是课始环节,也是启动情趣的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环节,整堂课将会逊色不少,德育的价值显得较大缺损。导语引入渗透方法很多,谈话法、迁移法、复习法、提问法……只要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
2、在朗读讲解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者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如教学《海伦凯勒》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段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同学们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这位女性坚忍不拔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力。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的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从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在拓展延伸中渗透。
道德经读后感篇10
自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需有机结合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徘徊在课堂教学的十字路口:顾及了工具性,担心人文性被泯灭;强调了人文性,又怕语文课没有了语文的味。因此,当前出现了许多教师没能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出现了许多误区:
误区一: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往往出现一种纯技术性的训练,忽视了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忽略了学生阅读中的品悟。
【案例1】为了上课而上课
一名教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学生读着“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教师却突然让学生停下,说:“奔是多音字,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了味。
单纯进行理性的语言训练,而忽视意境的体验,将导致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过程。
误区二:重说教,轻感悟
文论家都倡导“文以载道,文道结合”,但重说教,轻感悟的现象还较严重。有些教学看起来热闹,但没有深入感悟,也缺乏情感体验,把德育贯穿与语文教学脱离开来。
【案例2】《暖流》朗读指导
师:课文要读得有感情,要做到什么?
生:要读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注意语句的重音等。
师:是啊,把课文读好,要体会作者情感,加进自己的感情。
出示: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
师:这句应怎样读?
生:要读出激动、幸福。 “涌动、暖流”重读。
师:说得好,请大家按照讨论进行感情朗读。
这位教师在学生没有理解与体验时就进行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更谈不上让其感受到南开大学师生员工的那种幸福。
误区三:重课内,轻课外
苏教版第六下练习7的口语交际是毕业赠言,一位同事讲,学生的发言很积极,对话题感兴趣,赠言说得美,课堂气氛活跃。甚至有同学跃跃欲试,拿起了心爱的留言本。课后,等学生找他写时,他却委言拒绝了。可想而知,孩子的感情遭遇了冷袭。就这样,把自己一手激发起来的道德激情和实践给无情地淹没了。
那么,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德育之花绽放于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它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应挖掘汉字潜在的思想因素。
二、阅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道德教育是长期、潜移默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教材中不但有壮烈的篇章。如《生命桥》,它们以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也渗透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通过找、想等实践体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三、习作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言为心声,教作文其实是在教做人。魏书生曾经讲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摄像机对准鲜花和阳光,而不是对着垃圾和苍蝇。因此,我决定把德育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积极健康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
【案例3】
宿迁的春天
以“宿迁的春天”为题,通过询问、采访等途径了解宿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引导学生纵向、横向比较。抓住最喜欢的地方写出宿迁的变化。引导学生把写作的视角指向身边的“阳光和鲜花”,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也让他们意识到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需要大家精心去呵护。这样,智育、德育双雕一箭。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一种综合课程。它构建了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身实践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还是进行道德实践体验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