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保身随笔
- 发布时间:2023-07-21
-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41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生与保身随笔(共含1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向日葵的幻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养生与保身随笔
《颜氏家训》之“养生”篇列举遭遇不幸的四个人中有一个是名士嵇康。书中说:“嵇康著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这话需做些解释。
嵇康,字叔夜,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做过魏国的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崇尚老庄学说,讲求养生服食之道,所撰《稽中散集》的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嵇康在文中透彻地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形神共养,尤重养神”的主张;认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总结出了多条有效用的养生之道。为后世养生家、医家所推崇的“养之以和”,就是《养生论》中的重要论点。他说:“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即可延年益寿。
嵇康生命意识强烈,又深谙养生之道,按理说,是可以健康长寿的。但一个明显的弱点,阻碍了他生命的进程。他性格孤傲,狂放不羁,不知道妥协;他又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的`烦琐礼教,对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坚决持藐视态度。这样的思想和性格存于一身,就难免埋下祸根。据传,一次,嵇康游于山中,遇见一个道士,两人相伴而行。也许道士从嵇康的话语中感觉到了什么,临别时,道士说了一句寓意深长的话:“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道士的话,是提醒和暗示,嵇康却根本没往心里搁,照样我行我素。果然,没过多久,嵇康遭权贵钟会构陷,被司马昭杀害,年仅40岁。虽然他死得英勇无比,也因此留下美名,但从珍惜生命的角度考虑,还是有教训可以总结的。
晨练与养生杂文随笔
不知从什么时间起,晨练就把我们七、八个人栓在了一起。每天早晨,我们各自从家出发,沿四季绿城外围散步一圈,有四里多路吧!当跑到商业街东口时,那里有一排水泥座墩,围着大树还安了一圈木凳,每每走到这里时,我们就坐下来休息,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吧!聚的人多了,就成了聊天场所。聊着聊着,原教育局老干部邵安胜也参加进来了,他就利用“聊天”机会讲开了“养生”。
养生,是当下的时尚。会讲的人寥寥无几,爱听的人却不在少数。渐渐,人越来越多,少则七、八个,多则二十余,曾有一段时间,我们还转移到星河广场夜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现成的桌椅板凳,往往是没等人来全,老邵就开讲了,久而久之,我们就把这个场所叫做“养生晨会”。
但这个“晨会”,不同于其他“讲座”:不是一人讲众人听,特别是我们几个老同志,有问有答,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
一次,一个同志拿了一盒好烟散给大家抽。老邵就借此机会,讲开了吸烟的危害,他说:“烟中不仅有煤焦油和尼古丁,而且会吸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毒素,这对血管、血液和心肺功能都有影响,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该戒烟,不然,会加重病情。我有几个同学和同事就是因为长期大量抽烟而引发的肺癌……”他还举了一个教师的例子。那个教师因为抽烟过多而得了肺癌丢了性命。这个教师我们大多数人都认识,于是,就为他唉声叹气,感到惋惜。同时,也加深了对“抽烟”的认识。第二天,还是接着这个课题,老邵深有体会地告诫大家:“抽烟是损人不利己,伤害的往往是最亲的人,比如父母亲,妻子,儿女,因为他们经常和你生活在一起,要吸你的二手烟或三手烟。”听了他的话,我们好多人都戒烟了或少抽了。就是当时认为“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吧”的.人,现在也不抽烟了。
又一次,一个退休干部突然发现自己胖了。正发愁时,一个朋友告诉他:要加强锻炼,一天要坚持走一万步。他听后,就天天走一万步。没过几天,就坚持不下来了。老邵说:“没错,一天应该走一万步。但这要讲辩证法,要因人而异。你原来早晨就不步行,是骑着车子跑的,现在突然要走一万步,而且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那能跑得下来呢?要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建议你和我们一样,一天先围绕四季绿城走一圈。”他说:“你是养生专家,我听你的!”他这样做了,也坚持下来了,现在比我们跑得还快呢!
“养生要从科学饮食开始”,老邵在晨会上讲,“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特别是晚饭,要多稀,多菜,少馍,最好是不吃肉。有人说,午饭要像皇帝,晚饭要像乞丐,我认同这个观点。”“但作料是越多越好,一顿饭最好能吃十几样到二十样东西。我家的米汤每次都下七、八种豆子。”我们听后,都这样做了,而且还和老邵一起为“养生”总结出“五大基本原则”:一要心态平和,二要饮食科学,三要锻炼适度,四要睡眠充足,五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是一个肾癌患者,老邵就鼓励我:“癌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癌吓倒!多数癌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因此,依我看,一个好心态要比吃药、手术、化疗更重要!”我就按照他的提议,在战略上渺视癌,在战术上重视癌,坚持按时复查,按时吃药,时刻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做一个抗癌勇士。
我还是一个口腔溃疡患者,一年里几乎有一半时间得忍受病痛,我便在“养生晨会”上求教。老邵建议我改用“云南白药牙膏”刷牙。刷牙时,要左右刷,竖着刷,上下刷。刷的时候,再往嘴里吸几口。在他的指导下,我一次刷三分钟,还自己创造了“含一会”和“刷舌头”的方法,久而久之,我便告别了“口腔溃疡”症。个别时候也犯病,但很轻,很快,不影响吃饭。我就把这个信息反馈到晨会上,让有口腔溃疡者也这样效仿。
利用晨练机会,有意组织“养生晨会”,是邵安胜的创举,也是我们社区业主的福气。
读书与养生随笔感悟
养生的细节很多,别忘了还有读书。凡成大事者,都是读书的力行者。
可是现在有些年轻人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是原于生命中还有许多时间可供安排。
前几日乘坐火车从东北返回大连,一节车厢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低头翻动手机,看来手机里的各种游戏及娱乐项目确实能吸引国人的眼球。
手机多风景也煞风景。
“不进则退”,这几个字越来越变为现实。如今电脑、手机的普及让人有了提笔忘字的感觉。许多汉字只能认识,写起来已那么生疏。
养生的方法很多,有药补,食补,还有锻炼等等。时间一长,人们忘却了思考,一个劲地陶冶在如何才能长寿的幻境之中。
什么是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古人是怎样养生的呢?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色未定,戒之在色。长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到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倡的是心理健康,他教育他的弟子们要胸襟开阔,不要患得患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他的座右铭。(散文网 )
如今有的人忽视了这些,一个劲地提出得以长寿要利用药补和食补。
养生的秘诀一半在生活当中,一半在书籍当中,不信就试试看。
在水一方,那是在书一方,有位佳人,那是读书的佳人。
读什么样的书,得根据自己需求,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我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我也不祈求别人胸怀我。世界给我一小块地方可以存放我就行,再留一块地方存书,我一定要这样地与书活在一起。
我喜欢读中华民族的文学,尤其喜欢读古典诗词,那种意境带给我的想象就像峰峰叠翠的山峦,任凭我想象的翅膀驰骋纵横。
我不贪睡,这是养生的最好习惯,因为书籍在召唤我。有时喜欢小声嗫嚅着,一本书从早上到晚上能读完,嘴唇念得滚烫,我用舌头舔着双唇,久久不舍得收回。我和书一同清晨又一同黄昏,书是我灵魂的朋友。我与书一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狭隘,战胜了数不清的寂寞……
我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有修养才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养生的需要,因为一个人要健康,首先得精神健康。“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读书不费精神,读书能长精神。
养生的食品很多,但大多只是生长在一个季节里,比如:山药、小米、萝卜,还有北方的水果也是按照季节生长的。四季荣枯,唯书不枯。
蔡元培老先生书室有联:都无做官志,唯有读书声。他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部长,他辞官不做,到北大任校长,做学问,与书结伴。一旦我们建立起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的先人,那就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接脉,滋养健全的道德,学会安顿自己的身心。
书籍能把烦忧带走,我常常会出现无名状的'烦恼,每当那时我就把目光转移到书上,读进去以后,一行一行的文字就变成了一排排小舟,带我慢慢渡出烦恼。我愿意相信,彼岸是美好的。养生要得是心安,读了书,才学会了心的安宁。
有种光亮,是从书里涌出来的,它和太阳的光辉交织在一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即便花朵谢了,树叶谢了,它的光芒永恒,一直伸向远方。在它的照耀下,看蓝天、看白云、看雁群……都好。真想告诉她们,我都爱。
木头能搭一座桥,石板能搭一座桥,其实书也能搭一座桥,那边连着最美丽的地方,阳光浩荡,玫瑰漫天,那真是一个能让人们身心愉悦的好地方。
养生的食品要有所选择,读书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你能读多高尚的书,你的内心就有多高尚。
书籍是一张养生的车票,有了它可以穿越悠长的雨巷,可以翻越人生路上的皑皑白雪,还可以走一遭世界。
和书在一起斗转星移,知这物件的好处,就把持住了。
这里的“创意”,或者有点奢侈,或者有点超前。然意向只有一个,就是把养生文化推向极致,从而以顶级、稀缺、私密、订制等价值取向为其独特内涵。如此设计,方能缔造新的生活方式。
养生文化的顶层,往往由奢侈品构成。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倘若把“奢侈品”译为“极致品”,从消费心理上看则更客观,也更容易被审美所召唤。
因为奢侈,意味着极致,正如绚烂到平淡。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时间的积累,财富的升华,素养的熏陶。真正享用奢侈品的人注定了只是小众,他们是真正懂得品味、欣赏并陶醉其中的人。而对大众来说,奢侈品可能是一个永远的梦。
譬如世界级豪宅,“三湖”别墅、曼德勒农场,“向往东方”的海滩等,就属于十大豪宅品牌。豪宅是建筑业一个不灭的传奇。倘若奢侈豪宅结合传统养生智慧,诸如天人合一,或者道器合体,那就可能转换为诸如“养生地产”、“精神豪宅”之类的概念。这就是极致价值产品化的养生路径。
由此观之,极致养生离不开奢侈产品及其奢侈品牌,也离不开奢侈品人的品味与财富造就的全新生活方式。而极致养生的个性化订制,以及私密性体验,就需要重塑全养生价值观。基于此,集中外养生智慧之大成的“全养生作品”,同样也是稀缺品。
“全养生作品”概念的提出,至少表现为五位一体:一是全人文性(汇聚东西方养生文化精华);二是全艺术性(集设计、功能、美学于一体);三是全科技性(集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于一体);四是全生态性(集健康、环保、低碳于一体);五是全稀缺性(订制化、私密化、极致化)。满足这“五全”,这个概念才会饱满,所谓“充实之谓美”。具体而言,产品的文化表现,便是“作品”;产品的美学体验,也是“作品”;产品的极致价值,更是“作品”。从产品到作品,虽只一字之差,却有质的飞跃。
那么,制造和谐,享受极致,便艳如夏花,静如秋月吧。
1.关于立冬的养生常识
2.2015关于处暑养生常识
3.关于夏至养生
4.关于夏季养生
5.关于职场白领如何养生
6.关于夏季的养生
7.关于夏季养生的常识
8.关于夏季养生要分清
9.关于夏季养生常识
10.关于秋分养生滋补原则
冬天就要到了,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很多的症状,不论是精神还是健康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养,立冬吃什么呢?老年人立冬养生改吃些什么呢?
老年人立冬如何养生一、精神摄养(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liuxue86.com
老年人立冬如何养生二、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 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 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食宜少缓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主张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老年人立冬如何养生三、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告诫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只有这样才能老当益壮,益寿延年。
老年人立冬如何养生四、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老年人立冬如何养生五、药物相助(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是先天禀赋的强盛和后天营养的充足。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除进行其他方面得调养外,有些药物是可以帮助其强身健身的。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老年人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
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立冬吃什么?立冬来临,许多朋友都开始准备给家人进补,立冬进补要有选择,要适量。不能盲目进补。这里小编要提醒您,在进补前最好先做个“引补”!
切记:立冬进补宜先“引补”
在冬补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喝“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
立冬补冬 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养生贵在养心随笔
许多老教授仍在带研究生,搞科研、出成果;有的老人把宝押在孙子身上,陪伴夜读,望孙成龙;有的人退休了,心却没退,失落感困扰得夜不能寐;有的老人为晚辈婚姻、家庭琐事忙得晕头转向;有的`老人还因丧偶、失子、家庭不睦或经济拮据而忧心忡忡。如此,怎能不感到心累呢?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日积月累,难免心理防线不被压垮,使人陷入尴尬的困境之中,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烦躁、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障碍,而引发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妇科病,甚至癌症,影响健康和生命。
由此可见,要想活得自在,祛病延年,注重养心为第一要务。号称“白乐天”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堪称修身养性的楷模。他一生命运坎坷,青年时因家境贫困而长期流浪,步入仕途后又因得罪权贵而数度遭贬,但他始终都能保持淡泊名利与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他被贬降杭州后,寄情于灵山秀水,轻松吟出千古绝唱:“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何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但他总是旷达乐观,淡然处之。他47岁时被贬到黄州后,登赤壁矶,一首气势磅礴的《大江东去》,使我们看到了苏东坡那豪放达观的胸襟。他被贬到杭州任通判时,因病到松阴环绕的寺院去散心,僧人热情地让他在凉爽的禅房内歇息,用虎跑泉煮茶款待。诗人在《病中游祖塔院》一诗中感叹道:“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他将养心概括为“养生治性,行义求志”八个字。因此,我们应从古人养心之道中汲取营养,驾驭和调控好自已的情绪。
一是静心。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二是清心。离退休之后要跳出万丈红尘的扰攘,荣辱升降已成过眼烟云,将外界一切干扰拒之门外,自得其乐。
三是宽心。历经坎坷的老年人,胸襟要像大海那样宽阔,能容下百川。即使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也要达观对之,自我化解。
四是忍心。百事忍为上,能忍亦豪杰。容忍大度既可排除自己恶劣的心境,又能促进良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人也自然乐在其中。
五是用心。人老了不能光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要多动脑筋,多些兴趣爱好,读些净化心灵的书报,可陶冶情操,心身康泰,活得潇洒,过得自由。
有了这五心,何来心累的羁绊呢!
《内经》与养生
恬惔,安静之义。虚无,心无杂念。恬惔虚无,即思想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精神内守,指日常生活中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意思是说,保持思想安闲清净、排除忧思不良情志,真气即肾气、元气就会顺畅、调和,精神也会守持于内。如此,正气强盛,脏腑功能强健,疾病就无从发生。
喜怒忧思悲恐惊
宋代名医陈无择将人类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三类,其中内因精神情志,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不加调节,是引起内因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情志波动过于激烈或持久,打破了五脏之间平衡的关系,破坏了人体气机也就是新陈代谢的正常升降出入,致使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就会成为病因。由于情志失调是引起内因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即调摄精神情志的养生保健方法对预防内因病就有重要的意义。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正常情况下情志不会致病,如果突然、强烈或过于持久的精神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耐受范围,即可成为病因而引起内因病。
因为五脏的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情志活动与五脏关系密切。根据五行对情志五脏的分属,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和忧、肾在志为恐和惊。因此,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可产生相应的病证,例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譬如过度的恐惧伤害肾脏,可出现神志失常、腹泻、遗尿、遗精、阳痿等病证。另外,情志变动也可影响整体气机,可产生气机失调的病证,如《内经》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譬如过于愤怒,则易致气机上逆,可引起眩晕、头痛,甚至呕血、昏厥等病证。现代如高血压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即属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
恼怒预防宣泄八法
《内经》涉及调摄精神情志的养生方法很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这段话是说:控制嗜欲,使思想清净而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忧虑,形体劳作而精神安逸,真气因而调顺,人们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穿什么衣物都觉得合体,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中也觉得快乐,不羡慕地位的高低,这样的人就称得上质朴、敦厚。《内经》这里介绍的调摄精神情志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志闲少欲,可使精神安定;二是形劳不倦,可以放松心情;三是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与高下不相慕,即知足常乐,可以安定心绪。
恼怒的预防与宣泄很重要。七情之中,恼怒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是精神情志致病的魁首。以下介绍恼怒的预防与宣泄:
一是恼怒的预防:常见者有以下四法:
警示法:用警示、提醒的方法预防发怒。如可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箴言警句,随时警示、经常提醒,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恼怒的效果。
忍耐法:即尽量忍耐,轻易不发怒。信奉“吃亏是福”、“忍者大德”的准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无关大是大非,尽量忍耐,宁愿自己吃点亏,作出些让步,不使矛盾激化,轻易不发怒。
理制法:即以理性克服、制约情绪上的冲动、恼怒。
移情法:将恼怒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以此平息恼怒。如外出散步,上街购物,公园游玩,或听音乐、观花鸟,或思考别的问题等,都可以有效的移情于他,可消散或平息愤怒情绪。
二是恼怒的宣泄:常用的亦有四法:
谈话法:是把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误解、委屈而产生的不满、烦恼、愤怒的情绪,通过与亲人、朋友的交谈,或向领导及上级机关的申诉,尽情地倾诉出来,以使自己郁积的不良情绪得到正确的疏泄。
书写法:是把各种明显意识到的不良情绪,通过赋诗、写日记等疏泄出来,也可直接给造成自己某种屈辱和不幸的人写信以宣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切记不可将写出的信发出,事后也要注意对上述诗词、日记、信件的保存,或将其全部烧毁,避免之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运动法:是把过于强烈而难以遏止的愤怒等不良情绪,通过打球、捶击枕头或被子、撕碎废纸等运动方式予以疏泄。
哭泣法:是把郁积于内心的愤怒等情绪创伤通过哭泣流泪宣泄出来。
黄帝内经运气与养生
《黄帝内经》在历代医家、易家的分类归纳出九个模块的内容,前面已经分别介绍了“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都是理论性很强的篇章,其中的“五运六气”部分,因为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延伸开来,五行学说的预测已经很惊人了,五运六气,就知道有这个名称即可,目前没有形成成熟的预测体系。
余下的养生、疾病及治疗部分,实践性很强,作为了解型的人士,知道这么一些医学的概念即可。当然,这些辩证论治的手段,也是可以移植到命理、风水分析上来,这些移植的内容,放到具体的八字学、紫微斗数、风水的知识点去,这样才能够“理论结合实践”。
运气学说
这里的运气,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运气”,而是指“五运六气学说”。
运气学说是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以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理论。运气学说是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人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的反应作基础,把自然变化规律和人的生命现象统一起来,形成了运气学说理论。
【运气】就是五运六气,五运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在整个气候变化之中,把一年的变化情况分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行之气的运动趋势。
【六气】是指三阴三阳之气,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这些人是看不到的,但是它会表现出来一些现象,风、火、署、湿、燥、寒。
五运在天为阳下降,六气在地上升,形成了一个阴阳和合或者阴阳不调的大环境,这样一个术数模型。这个术数模型功能非常强大,特别在预测气候、流行病方面,甚至是国运,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例如
1956年(丙申年)全国爆发乙型脑炎,老中医蒲辅周根据当年年运属火运太过,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的岁气特点,拟出重用性味辛寒的石膏,以解肌清热为主的处方,在全国推广使用,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后遗症减少。1958年(戊戌年)全国再度发生乙脑流行,大家再度使用蒲老当年的处方却收效甚微,请教蒲老,他指出1956年年运以火为主,1958年却是年运属土以湿为主,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属寒湿岁气,必须重用性味苦燥的苍术,重在散寒燥湿,蒲辅周据此调整处方后,再次取得了神奇的疗效,显示了中医的威力。
(癸未年)的非典,当时指导广东省中医院防治“非典”的老中医邓铁涛提出防治此病,重在祛湿。事实证明,只要人体内环境改变,没有了湿、寒、热三气并存的条件,人就不会染病,就可以和病毒“和平共处”。 广东省中医院接治“非典”患者五十多人,正是应用了这一理念,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有后遗症。平心堂当时也是依此理论,熬配中药两万多人份,凡服用此汤药者,包括已被宣布隔离的北方交大、电影学院等,均未出现一例疑似。
运气学说,就是以五运六气,五行、三阴三阳为理论基础,以干支作为演绎工具符号。在中医里占有重要地位,对疾病发生、气候现象对机体的生理方面的影响都是很有意义的。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中医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这个理论,可以确定治疗原则。
为什么在子平八字学里面不用“天干五合”的合化?答案就在这里,天干五合的合化条件,已经是“五运六气”的算法系统,不再单纯是五行学说。
养生学说
养生,也叫摄生,简单说就是保养生命。
养生学说是研究如何保养身心,祛病延年的原则和方法。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养生,当然也会体现在《黄帝内经》上。
《素问.上古天真论》引用了在黄帝时代的古人是如何养生的,“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古圣人的教导来启迪后人,这句话可以有两方面的信息:外避虚邪(躲避体外的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侵袭和危害);精神内守(对内调养精神)。
所以,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用一种对比的方式,阐述为什么有的人长寿,度百岁乃去,为什么有的人短寿,半百而衰。“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当世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务快齐心,逆于生乐。”(不养生,反面教材)
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比较充实,如《四季调神大论》提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阳阴,以从其根。”这些都是“法于阴阳”。
《灵枢.五味》篇提出“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灵枢.平人绝谷》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竭尽故也。”人不吃东西,七天就把体内库存的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耗尽。关于饮食的问题,《素问.痹论》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五味太过对人五脏的损伤“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肝气属木,木盛克土,脾属土,受伤。这些是饮食方面对人体的好坏两个方面。
在情志方面,人的精神活动对自身的调节作用,对外有适应作用。《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就是控制、适应、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做好自我身心的调控对健康很有意义,正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拓展阅读:内经:唤醒内在的曼达拉
胎儿的生长第一个七天生起来的脉,并不是以这个脉为主。我的'话逻辑很清楚,我现在是讲暂定第一个七天生起来的就是中枢神经的脉。他讲脉是什么?中枢神经也可以解剖的,我们的背脊骨这个骨节,一节一节连起来,中间是一条空管。把背脊里头解剖了,分析起来有三层,硬骨头里头软骨,软骨里头一种液体,液体里头还有空的,那个是脉。所以脉跟气,跟水一起结合的。
那么我们人体上呢?整个的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液体。拿我们《易经》的八卦来讲,风水叫“涣”,散开了。所以第一天起来是这样。这个中脉所发生的以脉为主。我们正在研究《庄子》,我已经讲《庄子》内七篇,其中讲庖丁解牛的时候,提到过“缘督以为经”,以中枢神经为基础。背脊骨为主叫督脉,一切生命都是这里先发展。
譬如我们的神经,以背脊骨为中心左右交叉,过去晓得是交叉,与量子力学的变是一样,是一个变化的形态;还有一个变化形态在神经。所以密宗画了很多的图案叫做曼达拉,曼达拉梵文翻译过来就是道场。反正是图腾的标记,是图案。有些三角形,有些四方形。譬如我们生命的关系到处都有三角,你看自己身上画一画,我们三角多得很。我们两只眼睛下来这样叫三角,到处是三角。整个三角兜拢来是四角方的,整个方的变成圆的这么一个身体。你们画的图,一条线这样交叉也是一个图案。密宗很多的画很好看,老师啊!我送你一张曼达拉,西藏买来的。我说好。这是科学的,科学的图案,但是他们当成宗教崇拜。
中脉生起来是在第一个七天,以后七天一个变化,七天转换一个气,换句话说是生命的能量转变。由入胎到婴儿生出来,三十八个七天,每七天的变化是一个气化,能量变换了,名称都不同。印度同我们《黄帝内经》讲的又不同,太详细了,包括每个转化生出了多少脉。譬如讲人体上脉的路线,由足趾头到头上,依肚脐为中心散开,这是粗的来讲。
所以看密宗很多佛像的图案,画得很科学的,不是迷信。为什么科学的东西变成宗教的迷信呢?我们中国人懂,孔子在《易经》里告诉你,“圣人以神道设教”,其实没有宗教,宗教是人建立的。所以禅宗有两句名主:“魔由心造,妖由人兴”。什么叫魔?什么叫鬼?都是唯心的。谁做的?是人造的,盖个庙子,雕个木头在那里,这是菩萨,这是土地公,你不信就出问题。其实哪里来的?心物一元的,科学的,所以他的图画是这么一个东西。
从肚脐以上到胸口,你看画的佛像,我们中国塑的佛像大肚子坐在那里,这不是真的佛像。西藏画的佛像,那是真的,三围均匀,不管男女,工夫到了一定是这样。这是气脉的关系。肚脐以上到心脏这里,刚才讲研究中医,风大这个气这里是下行气,不是上行气。老年人便秘,假定你用药用错了,给他泻得太厉害,把下行气泻完,老人很快就死了。所以死亡以前肛门会打开,下元的元气空虚了,下行气没有了,所以死亡。
内经与饮食养生
《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那些事。
1.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是饮食水谷的五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味可以养五脏之气,促进神的生成。在《内经》的其他篇章还讨论了五味对五脏的作用差异,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宣明五气》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等,提出了在生理情况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有主次之分。
五味过极可以损伤脏腑功能。过食酸味,肝气太过,克伐脾土,可见肌肉皱厚,口唇缩揭。过食味,肾气乘心,心气抑郁不舒,血脉瘀滞,可见短,面色无华;或伤肾,致使骨受损伤;或水侮土,使脾虚肌肉萎缩。过食甘味,土气太旺,土乘水,伤及于肾,可见面色黧黑、胸闷气喘、腰膝酸痛、脱发。过食辛味,金旺乘木,肝血受伤,筋失其养,可见爪甲干枯不荣,筋脉拘急不利。过食苦味,火气太过,火旺刑金,伤及皮毛,可见皮肤干燥,毫毛脱落;或母病及子,影响脾胃,致使脾气不运、胃部胀满
2.节饥饱,避免饥饱失宜
《灵枢·平人绝谷》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 者,水谷之精气。也??故平人不食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都强调了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饮食要发挥其营养作用一定要“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即饥饱要适宜
合理饮食哦!!
如果长期饮食过饱,则会引起肠胃受伤等病变如果长期饮食过饥,又会造成气血津液的化生不足《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股。”说明如果长期饮食摄入不足,会形成脑不足,骨失所养等病变。
3.节寒热,防止过寒过热
《内经》对食物的要求是“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灵枢·师传》),否则,“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灵枢·小针解》)关于饮食过寒过热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内经》还进行了举例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指出饮食寒热主要伤人六腑。
具体而言,六腑中又以胃肠首当其冲,饮食过冷则易伤胃阳,过热则易伤胃阴,尤其是进食过热食物被认为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诱因。因此,饮食的温度应该根据季节和环境温度适当调整,以适合人体温度为宜,即所谓“热无灼唇,寒无冰齿”。
《内经》还对饮食寒热失宜影响五脏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其中尤其重视饮食过寒对五脏的损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指出饮食过寒可以伤肺而致气机上逆。《素问·欬论》对寒饮伤肺的描述则更为具体,说:“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目前,随着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普及,饮食过寒,损伤肺脏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过食冷饮而致久咳不止的现象屡见
不鲜,这充分证明了《内经》理论的`科学性。
拓展阅读:内经与智慧养生:胃经当令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是人体前面一条很重要的经脉,阳明胃经。痤疮一般长在脸颊和额头上,这是胃经的病,由于胃寒造成的。通常是喝冷饮的人。人体有自保功能,攻出热来攻这个寒,攻胃寒形成胃的燥火,更干渴,喝更多的冷饮,恶性循环,燥火显在脸上,形成痤疮。夏天应喝温水,越喝温水越解渴,越喝凉水越不解渴。1.为什么要吃早饭经脉气血从子时一阳升,到这时已经升起来到大肠经,此时像春雨贵如油,要补充一些阴。食物就是属于阴的。2.早饭多吃会不会发胖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上午阳气最足,人的阳气也最旺盛。脾主运化,能过通过运化把这些变成精血,输送到五藏去。3.“胃经”的涵义胃经过乳中,痛经等与胃经相关。乳汁是血的变现。胃吃下东西,变现后精华就是血,乳汁又是血的变现,小孩子容易吸收。4.血病与胃(主血所生病)前腿出现毛病,通常都是胃经出问题。胃经也过膝盖,古人坐姿手捂膝盖,手上有劳宫穴,属火,保护胃气。古人跪姿也要把手放在膝盖上,这都是养生。胃经的足三里是长寿穴。经常按摩足三里也是养护胃气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1.脾主运化脾和肺同属太阴,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脾主管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脾相对肺来说,是前期的初步的工作。2.脾主身之肌肉脾主全身肌肉。脾胃不合,就会肌肉无力,身体无力。脾有一个外现,表现在嘴唇上。脾运化好,嘴唇会很滋润,丰满。脾弱,嘴唇发瘪,发干枯。重症肌无力,也是脾病造成的。一些老人眼皮下垂,也是脾的问题。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意志,意是脾的神明。过分思就会伤脾,伤了脾气、脾经、脾神伤了意。4.诸湿肿满,皆属脾身体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病。[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1.午时一阴生午时与子时相对。在最热的时候,阴气开始升起来了。古代非常重视子午时辰。2.子午功(心肾相交)心和肾相交的能力越强,人越有精神。肾的神明为精,心的神明为神。心肾相交就是让心火下去,沉下去,让肾水上来。子午功借助天地一阳生和天地一阴生的时候练功,有点像盗天机。3.什么使我们达到心肾相交呢?我们不练功的人,只有在此时睡觉。睡得死死的,那个时候就是指心肾相交。睡得不死,就是心肾不交。午间要有一点小隙,至关重要,哪怕闭眼养养神。达到心肾相交还有一些土办法。中医里讲的晕针,晕针的人往往比不晕针的人效果好,晕的一瞬间心肾相交,这种人病好治。4.午“马”的涵义午时属马。有一味药阿胶,山东的黑驴皮和阿井的水熬制才可以。马属火性,驴属于水性。马的性子很烈,给马一鞭子,它会跑到死。有点像心经一样,心永远跳个不停。所以午时心经当令。驴不一样,越抽它,它越不动,再抽就蹽蹶子。对驴要哄,要骗。用马皮做阿胶,是主散的,达不到用驴皮那种主敛的效果。药不能乱来。只要是战马一定要让它跑。血是红色的,主散,吃阿胶增加血的收敛性,不是补血。
补充释意
皮胶为传统中药,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用;可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等,对虚劳贫血、肺瘘咯血、胎产崩漏等症有良好疗效以驴皮所制最佳。距今已有两千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阿胶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未时](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1.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主吸收。腐熟的东西的精华被小肠吸收,然后拿出来供给各个脏器。2.午饭要吃好午饭要营养和口味相对很高,易于吸收。如果不吸收,就会形成垃圾,反而要调动元气化掉它,身体更虚弱。要针对自己的消化能力去吃。3.心与小肠相表里(表为阳,内为阴。)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主散。心脏的病最初有可能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病人检查心脏没问题,但每日下午2点多都会胸闷心慌,小肠属阳,这就是说,外边很敏感的东西已经知道里面即心,出问题了。这个时间段如果出现心脏不好受,要格外注意对心脏的保护。[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1.朝而受业,夕而习复当小趾出问题,有可能是膀胱经的毛病。是可以走到脑部的一条经脉。这个时间段记忆力好,头脑灵活。古代叫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早晨学习的东西,到这个时间段,好好复习,增强记忆。此时办事效率高,阳气正好都是通过上脑。头疼要分清是两边痛,还是前额痛;是后脑痛,还是里面的中空痛。这是完全不同的毛病。用药都可能有所不同。
两边痛,胆经的问题。
左边偏头痛,有可能是肝血问题。
右边偏头痛,有可能是肺气问题。
前额痛,像带个帽子,是胃经的问题。
后脑痛是太阳经,膀胱经的问题。
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问题。2.膀胱与肾相表里男人撒不出尿时,往前弯腰,是阳出不来的时候,靠肾的力量往外顶。当撒尿出问题时,一般是肾出问题了。行走坐卧都是养生,包括大便小解也是养生。小便要咬住后槽牙,牙齿是肾经的外现。骨头是最密固的,肾和骨头是一回事,肾主骨。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咬法是肾齿两枚如咬物,好像咬物,实际上是憋住气咬,没咬牙。还有就是别说话,说话上气,在上面泄掉了。3.存储津液,气化则能出焉膀胱经是最长的一条经脉,申猴酉鸡,它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它主存储津液,气化则能出焉。有些干燥症,要记住嘴里的唾为肾所主,膀胱经如果气化功能好的话,能够把肾水带上来,就可以满口唾液。如果气化不好,阳气不足,肾水也上不来,就口唇干燥。
《内经》养生与美容
一、保持平和心态,热爱生活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养心的最高境界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所欲,皆得其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论述说明,中医认为道德、精神的修养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心态平和,道德高尚,精神内守,不追逐名利,不好高骛远,在社会交往中不慕高贵,不鄙卑微,真心诚挚,才能使心安、气顺,脏腑、气血协调平衡,从而身体健康,“年皆百岁”,使形体保持活力,“动作不衰”。
中医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追求人与社会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修身养性的养生观和方法,这是符合当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审美意识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适,审美评价也不仅仅是形体、容貌的外在美,而更重视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更重视人的智慧、品德等内在气质美。没有内在精神上的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外在的美。古人说:“只有俗人只看外形,不察精神”,反对“求之以貌,责之以妍”。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保持心神的安定,思维的敏捷,才能融于社会,淡泊名利,平静怡和,处事圆满,从而具有气质之美,并具有人格魅力。
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难做到一帆风顺。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坎坷、曲折、委屈,甚至是生离死别……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能够平静地去面对。因为许多境遇不是我可以选择的,而且无论是鲜花、掌声,还是泪水、痛苦都终将成为过去,所以要正视现实,平静地去面对。现在我生活在日益强大繁荣的祖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对生活感到很幸福、很满足,更加热爱生活。我知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非常关心国内外的大事,注意关注国际动态。每天电视的“新闻联播”和“今日关注”是我的必修课。我也热爱我的工作,每当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我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我也尊重和同情我的患者,理解他们的痛苦。对家境困难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我也很关心,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也爱小动物,小猫、小狗我都喜爱,我悉心照料和精心抚养的几只小猫就如同我的子女那样对待。我还为街边的流浪猫营造了一间小木屋,让它们躲避风雨,每天准时为它们提供食物。我还爱好体育,上学时各种球类、田径运动项目我都喜欢,至今我还保持着每天要进行锻炼的习惯。对电视转播的体育比赛我也爱看,每当我们取得比赛胜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常会陪着运动员热泪盈眶。我喜欢音乐,爱听过去的老歌,会让我回忆起过去年轻的时代。我喜欢浏览各种刊物,医学的、文学的、体育的……我都爱看,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正因为我对生活充满了乐趣和爱好,所以我每天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时间紧张得不够用。
我拥有幸福的家庭,子女们对我的生活和健康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虽然不是天天见面,但每日必有电话问候。现在,我在家庭生活中已不能完全独立,常年需要有打工的“外来妹”来照顾我。我把“外来妹”视同自己的子女,处处关心和爱护她们,彼此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60多年的工作中,我从不争名、不攀比、不嫉妒,更不会有报复之心。生活中我也会遇到不如意,但多想些生活中的高兴事就会满意,就会幸福。少去羡慕他人,只有自己做好就行了,生活的幸福与否是要靠自己如何去看待。心态要平和、要知足,要热爱生活。正如《春秋繁露》中指出的:“仁人之所以多寿,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用《黄帝内经》的话说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二、平衡膳食结构,科学进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因此,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养颜美容,科学的营养是基础。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说明饮食五味各养五脏。《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更详细说明了五味调养五脏的方法是:“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脾色黄,宜食咸……肾色黑,宜食辛”。并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些论述充分说明要维持五脏精气的`充盛,保持身体的健美,饮食必须做到平衡、全面。《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对饮食偏嗜对人体毛发、筋骨、肌肤、爪甲的荣润色泽的伤害作了详细的阐述。此外,“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要做到“饮食有节”,要“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勿令腹空”。在物质迅速丰富的今天,尤其要注意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取,要忌烟戒酒,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既不要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嗜食无度,也不要追求“骨感美”而禁绝水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首先就是合理的膳食。许多人总是关心我每天都吃些什么,说明大家也都认识到了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美容的密切关系。我体会养生驻颜必须从每日的饮食入手。多年来,我对自己的每日膳食是这样安排的:
早餐:一碗牛奶麦片,一块小点心,半个苹果;每周吃两个鸡蛋。
午餐:略为丰富些。以菠菜、芹菜、盖菜、油菜等时令绿色蔬菜和西红柿、山药、豆芽、豆腐为主,配少量鱼肉、米饭。我不吃肉,但每日都要吃些鱼,米饭一般只吃一两左右。
晚餐:以杂粮粥为主。用各种杂粮如小米、红豆、大米、小麦、紫米、薏米、芸豆等,有时加上些红枣、莲子、白果熬成粥,佐以蔬菜和少量的鱼肉。
每晚临睡前我一定要吃些水果。每晚一个橙子是必吃的,再加上一些其他市场上供应的时令水果。但高糖的水果我是不吃的,如荔枝、桂圆、芒果等。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上述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膳食中还注意五色的摄入,这已被现代营养学所认同。那些鲍鱼、鱼翅等营养品与我无缘。我的血糖、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始终保持正常,身体还算健康。除了膳食营养的搭配,我对饮食的五味和进食的多少也注意控制。酸、苦、甘、辛、咸五味中,我不吃辛辣,少吃咸,甜食也吃得很少,从不吸烟、从不饮酒。在进食中,我按照中国古代医圣、长寿老人孙思邈所说的,做到食不宜过饱,食不宜过烫、过凉。每餐无论是多么诱人的美馔佳肴,吃到八分饱就可以了,绝不贪吃。这样的进食习惯我已坚持多年。为了保持我的进食习惯,我不愿参加宴会。现在我除了血压略高外,别无他病,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工作。
三、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适度运动
《黄帝内经》中早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论述,说的是只有坚持适当的运动和劳动,以促进气血的流动,关节的疏利,五脏的收藏和六腑的传导,使人体脏腑、气血、经络在运动中趋于协调和统一,才能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运动可使人体各方面达到协调统一,比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人体热量的产生与散发,血液的流动与充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气息的呼出与吸入等,通过合理运动才能保持阴阳平衡。人的生命活动永远处于矛盾的运动与统一之中,从不平衡趋于平衡,反反复复、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体育运动。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篮球、排球、垒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运动项目和田径运动始终是我最喜爱的。现在年事已高,做不了剧烈的运动了,但我还坚持做适合自己的锻炼。
每天早上6点半,我要打两遍简易式太极拳;每晚餐后快步行走3000步,速度是每分钟100步。这已成为习惯,每日必练、每日必走。当然步行是很枯燥乏味的,但我可以利用耳朵同时听“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下来,所以目前我走路的速度仍然不慢,并且还可以走很远的路,虽然我已92岁,连续走三四公里路是没问题的。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锻炼,自觉动作还比较敏捷和协调,也增强了长寿的信心。
夕阳无限好,黄昏又奈何?每次锻炼之后,我会感到一身轻松,心情舒畅,肌肉松弛,面色红润。
四、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保持人体的健康和形体的健美,但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使烦劳过度,否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指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的劳作会损伤人体的正气,即所谓“劳则气耗”,导致神疲力衰,精神萎靡,气血耗伤,面色无华,运化乏力,反应迟钝等,不但影响人体健康,更会影响人体之美。
在生活起居上,人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与自然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说明人以五脏为主体,外应四时五行,要融于自然,天人合一。《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进一步阐述了人体必须顺应四时变化的养生方法。例如,春三月是万物发陈之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使自己的情志与春天的生发之机相适应,切勿抑郁。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医顺应自然四季寒暑变化,调和情志、平衡阴阳的“顺时调神”、“人与天调”的养生原则。正如《金匮要略》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只有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多年来我的生活作息很有规律。一般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入睡。无论春夏秋冬还是节假日,常年坚持如一。我的年纪已大,睡眠时间比青年人减少了,夜间7个小时的睡眠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每天中午需要稍事休息半小时到1小时。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和皮肤保养很重要,睡眠可使体力和精神得到很好的恢复,充足的睡眠对于保持颜面皮肤的颜色、光泽有很大帮助。凡是夜睡不足的人,皮肤都会失去弹性,面色晦暗,皮肤的皱纹就来得早、来得快。睡眠少了还会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饮食无味,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到人体气血,出现面色萎黄而无光泽,精神疲惫,未老先衰。所以睡眠对健康长寿、护肤美容非常重要。中医就特别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能形与身俱,度百岁乃去。”
《内经》与肠道养生
酷暑之季,大口喝啤酒、吃烧烤、吞冰淇淋何其爽哉,却苦了肠胃。夏天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高温天气,蚊虫滋生,食物易变质,水源易被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病从口入”,从而引发肠胃健康问题。《内经》如何教我们调理呢?
一 、肠胃不健康主要有六大表现
便秘。
排便黑、硬,呈颗粒状,排便困难,排便时肛门出血。
腹泻、肠易激。
表现为急、慢性腹泻,持续排便带有紧迫感,肛门不适,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排便恶臭。
正常大便应呈偏酸气味,而并非刺鼻恶臭。
放屁很臭。
肠道内有害菌产生了大量的硫化气体,导致经常放臭屁。
口臭。
口腔呼出气体发出难闻的气味。
皮肤粗糙、晦暗。
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被人体吸收后,则会导致皮肤粗糙、黯沉、长痘等情况的出现。
二 、这些食物护肠有一手
调理肠胃要做到从内而外,而一提到护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富含益生菌的酸奶,有些食物虽然不含益生菌,但也有益于肠道健康。
山药
山药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维生素、脂肪、胆碱等成分,有健脾胃、益肾气、促进消化吸收、保护胃壁的功效。除此之外,它还含有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够补脾养胃,补肺益肾。
党参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经、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和胃的功效。党参还具有增强细胞黏膜的保护作用,以及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抗溃疡。
白术
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效。因肠胃不适导致的胃部或腹部胀气,尤其是在饥饿时没有食欲、大便稀、身体疲乏时,食用白术能够有效缓解以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白术有明显增强食欲的作用,故平时食欲较好或食量较大的人,不宜食用。
陈皮
道医认为,陈皮芳香,味辛温微苦,归脾经、肺经,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气滞湿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等症状。而且陈皮内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排空胃肠积气,芳香健脾,帮助消化。
拓展阅读:内经疾病的'三个成因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第二句是生病起于过用。现在天底下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人头疼,医生也头疼。为什么呢?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第三句是德全不危。《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
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
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又叫孙真人,他看到这点后在《千金要方》上感慨地说,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能长寿。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此养生之大经也。
所以养心,我们养什么呢?养德啊!养的就是这颗清净心。
谷雨饮食原则一:脾胃健宜补身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此时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降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而且,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饮食原则二:调养肝气去“春火”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谷雨饮食原则三:食疗祛湿气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谷雨饮食原则四:饮食应“五低”
暮春饮食,应注意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5个方面。低盐就是少食钠盐,因为钠盐太多会诱发高血压病,因此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摄取总量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游离糖,食糖过量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低胆固醇是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及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每天食肉类食品不能超过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鸽蛋烩银耳
材料:干银耳30克,鸽蛋12只,火腿末15克,鸡汤1500克,精盐6克,料酒15克,味精、胡椒粉、香菜叶各少许,熟猪油15克。
做法:
1.银耳用温水泡胀,洗净泥沙,摘去黑根,开水氽一次,再用清水泡后蒸熟;
2.香菜叶洗净,火腿切成未;
3.取12个园形铁皮模子,内壁抹上猪油,将鸽蛋打破倒入,上面放一片香菜叶和少许火腿末,上笼蒸5分钟(蒸透),从笼内取出放到冷水中,再将熟鸽蛋取出,泡在冷水内;
4.将鸡汤烧开,下入料酒、盐、胡椒粉,把银耳捞入鸡汤内,再把鸽蛋捞入鸡汤内,最后放入味精,即成。
功效:此方滋补阴气,具有扶阳美容之功效。
菊花鳝鱼
材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参蒸鳝段
材料: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三色汤
材料: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海带银耳羹
材料:海带50克,银耳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海带洗净切碎,银耳泡发后与海带一起加水用文火煨成稠羹,加冰糖适量。
功效:可疏肝、补脾肾。
玉米须大枣黑豆粥
材料:玉米须60克,大枣30克,黑豆30克,胡萝卜90克。
做法:水煮玉米须半小时,去须,用其水煮大枣、黑豆、胡萝卜(洗净切块),豆烂即止。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的功效。
豆蔻砂仁荷叶饮
材料: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叶半张。
做法:将荷叶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锅,加足水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钟,净纱布滤汁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有消食宽胀,行气和胃的功效。
期颐饼
材料:生芡实180克,生鸡内金90克,白面粉2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生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打细、过筛,鸡内金打细、过筛,加开水浸泡约10小时。再将芡实粉、白面粉、白糖,用浸有鸡内金的水和匀,做成薄饼,烙成焦黄色即成。
功效:行气补脾,固肾精的功效。
山药内金鳝鱼汤
材料:黄鳝250克,鸡内金10克,淮山药10克,生姜4片,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活杀黄鳝,洗净去内脏,切段,开水去血腥黏液。鸡内金,淮山药洗净。起油锅,用姜炒鳝肉,加黄酒少许,再加适量清水,转入砂锅内,加鸡内金、淮山药和生姜,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味精后再煮一沸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调和肝脾。
枸杞牛肉
材料:熟牛胸脯肉500克,枸杞子50克,鸡蛋1个,水淀粉50克.面粉少许,葱、姜丝、蒜片各lO克。花椒、盐、味精、料酒各适量,酱油20克。清汤750克,米醋少许,植物油750克(实耗75克)。
做法:
1.将枸杞子分为2份.一份用水煮,提取枸杞子浓缩汁25毫升:另一份25克,洗净,置小碗内上笼蒸半小时(蒸熟)备用;
2.将牛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鸡蛋破壳放在碗内,加淀粉、面粉、水少许搅成糊,将肉放入调匀;
3.将锅烧热,加入植物油,待五成热时,将肉下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沥去余油,将葱、姜、蒜、花椒及蒸熟的枸杞子撒在碗底,将肉码在上边.摆整齐;
4.将锅放在火上,添入清汤。加入盐、味精、料酒,尝好味道,浇在肉碗内,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将汁倒在锅内,将肉合在盘内,拣去花椒;
5.将锅放火上。再加入香油、醋少许及枸杞子浓缩汁,汤沸时,浇在肉上即成。
功效:此方营养丰富,具有滋阴壮阳功效。
天麻鲤鱼
做法:
1、鲤鱼去鳞刮腹,去鳃和内脏后洗净,从鱼背部剖开为两半,每一半再切成三四段,每段划几刀,装在蒸碗内;
4.鱼蒸好后,拣去葱、姜,把鱼和天麻等扣入碗中,原汤倒入勺内。调入白糖、盐、味精、胡椒粉、麻油、清汤,烧沸撇去浮沫,浇在碗中即成。
功效:此方可去除体中湿气,具有滋阴强体之功效。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养生食谱一:韭菜粥
原料:鲜韭菜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将韭菜子研为细末)。先用粳米煮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或韭菜子细末、精盐,同煮成稀粥。
禁忌:韭菜宜采用新鲜的煮粥,现煮现吃,隔日粥不要吃。阴虚内热、身有疮疡以及患有眼疾者忌食。炎热夏季不宜食用。
功效:适用于虚寒久痢以及阳痿、早泄、遗精、白浊者。本菜肴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促脾暖胃的功效。
春分养生食谱二:山药核桃羹
原料:核桃仁15克,山药2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核桃仁炒香,同山药共研成细粉;冰糖放滚水中溶化成汁;将适量水加入铝锅内,烧滚,将核桃仁与山药粉、冰糖汁加入,不断.搅拌,待成浆糊状,即成。
禁忌:肠炎腹泻者忌服。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大便燥结、阳痿、遗精、带下者。此道菜肴有健脾除湿,固肾止遗之功效。
春分养生食谱三:燕窝炖冰糖(1人分量)
原料:燕窝10克、冰糖15克。
做法:先用温水浸泡燕窝,待燕窝泡软后,可用镊子清理其中的细小燕毛等杂物,将泡好的燕窝沥干水,加入适量的清水,倒入炖盅,加入冰糖,隔水小火炖1小时即可。
功效:燕窝具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的功效,冰糖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燕窝炖冰糖不仅能养阴润燥,还有养颜润肤的作用。若不喜欢吃甜食,市民还可用瘦肉汤、鸡汤等炖燕窝,也具有同样的功效。
春分养生食谱四:鲍鱼龙眼麦冬汤(3人分量)
原料:鲜鲍鱼250克、龙眼肉30克、麦冬30克、甘蔗250克。
做法:先把鲍鱼洗净,放入龙眼肉、麦冬、切片甘蔗,加入瘦肉汤、适量食盐、隔水小火炖1小时即可。
功效:鲍鱼能滋阴益肾、平肝潜阳、镇静安神;麦冬养阴润肺;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甘蔗生津润澡、清热利尿。此汤对于五脏体虚、劳热咳嗽、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者均宜。
春分养生食谱五:姜葱鲩鱼
原料:黑鲩鱼l条(约1000克),黄酒、盐、味精、姜丝、葱丝、蒜末适量。
做法:把收拾干净的鱼身两侧用刀划口。将鱼上屉蒸到八成熟时,调加黄酒、盐、味精适量,再继续蒸熟。上桌前,鱼上撒姜丝、葱丝、蒜未适量,再淋上烧到起烟的滚热香油,即可。
功效:在春季感冒流行之时,佐餐食用本品,有预防作用。此道菜肴有益气滋肾,强壮补益的功效。姜、葱、蒜、黄酒发散解表,益气通阳,解毒辟疫。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或24日)经过此点。中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好。”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京地区,山桃、加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这一地区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民俗: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到目前为止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道德经》与养生保健
被历代先哲、学者称之为千古名著的`<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内涵中华文化大智慧的绝代奇书,而且也是一部养生保健内容极为丰富的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虽有许多有识之士不惜花费许多精力,致力于对该书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其义玄奥精深,文词多用比喻,故使人很难悟其真义.自古以来,解<老>者多从哲学、文学、兵书、治国术诸方面着手用功,而从养生保健方面入手者少.笔者根据道家的一些学术理论,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谈谈老子<道德经>与养生保健问题.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养生?英文刊名:HEALTH CARE TODAY?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内经》与饮食养生
当今,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吃出来的疾病”日益增多,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内分泌紊乱等病。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并向低龄人群蔓延,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从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能够很好地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把其中“饮食养生”内涵总结如下。
谨和五味——各种食物搭配合理
朱丹溪曰:“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所以说,要“吃出健康”就应以“麻、麦、稷、稻、豆”五谷为主要营养;以“李、杏、枣、桃、粟”五果为辅助;以“犬、羊、牛、鸡、猪”五肉为补益;以“韭、薤、葵、葱、藿”五菜为补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搭配合理食用,一般荤素搭配比例为1:2,防止偏食,保持营养均衡。
食不偏嗜——各种口味适当调和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指出藏人体阴精的五脏,容易因为偏嗜饮食五味而受到损伤。并指出味过于酸,会导致“脾气乃绝”;味过于咸,会引起“心气抑”;味过于甘,容易引起“肾气不平”;味过于苦,会发生“脾气湿滞”;味过于辛,可导致“筋脉衰败”。这说明饮食对人体五脏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因此,小心调和、搭配饮食五味时,就能够营养充沛,筋强骨壮,身体健康。
食不过量——各种饮食摄入适量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摄入过量,就会损伤胃肠道,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等高热量食物,就会引起疔疮类病变。因此,吃饭应做到七、八分饱,一日三餐热量合理搭配,早饭:午饭:晚饭之间的热量卡比约为4:4:2。
食无所犯——食不贪杂,勿犯禁忌
每餐的饮食不可过杂过多,即“食不欲杂”。也就是一餐吃的食物样数不要过多。所吃食物之间不要犯饮食禁忌。例如:猪肉忌生姜、荞麦、葵菜、梅子、马肉、驴肉等;羊肉忌梅子、小豆、荞麦、猪肉、醋等;犬肉忌菱角、蒜、鲤鱼等;牛肉忌黍米、韭菜、生姜、粟子等;鸡肉忌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兔肉、鳖肉等。
食知所宜——食应节气,寒温适中
《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无论是吃的食物,还是喝的饮品,要做到不要太灼热,也不要过于寒凉,应该寒温适度,这样才能保持正气不受损伤,也不会导致病邪入侵。
目前,许多学者对于《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前景都充满希望。每个人都应遵循:“合理膳食、服食方便、作用温和、安全可靠、保护胃气。”真正做到“吃出健康”,以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拓展阅读:内经方盛衰论
黄帝内经的方盛衰论篇章讲了什么呢?气的盛衰,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
雷公请问道:气的盛衰,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黄帝回答道:陽气主升,其气从左而右;陰气主降,其气从右而左老年之气先衰于下;少年之气先盛于下,其气从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见陽证陽脉,一陽归陽,则为顺为生,若见陰证陰脉,如秋冬之令,则为逆为死。反过来说,秋冬之病见陰证陽脉,以陰归陰,则为顺为生。所以不论气盛或气衰,逆则都成为厥。雷公又问:气有余也能成为厥吗?黄帝答道:陽气一上而不下,陰陽两气不相顺接,则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见病则死,而老年在秋冬见病却可生。陽气上而不下,,则上实下虚,为头痛癫顶疾患,这种厥病,谓其属陽,本非陽盛,谓其属陰,则又非陰盛,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可,好象置身于旷野,负居于空窒,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视其生命,一不满一天了。
所以,气虚的厥,使人梦多荒诞;厥逆盛极,则梦多离奇迷乱。三陽之脉悬绝,三陰之脉细微,就是所谓少气之侯。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淹死人,当水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时,则梦见作恒盖屋。这些都是五脏气虚,陽气有余,陰气不足所致。当参合五脏见证,调其陰陽,其内容已在《经脉》篇中论述过了。
诊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陰陽虚实,对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脉息之动本无常体,或则出现陰陽散乱而有偏颇,或则脉象搏动不明显,所以诊察时也就没有固定的常规。诊病时必须知道病人身份上下,是平民还是君卿。如果对老师的传授不能全部接受,医术不高明,不仅不能辨别逆从,而且会使诊治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点,放弃了另一点,不知道结合全面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所以诊断就不能明确,如以这种诊断方法授给后人的话,在实际工作中自会明显地暴露出它的错误。
至陰虚,则天之陽气离绝;至陽盛,则地之陰气不足。能使陰陽互济交 通,这是有修养的医生的能事。陰陽之气互济交通,是陽气先至,陰气后至。所以,高明的医生诊病,是掌握陰陽先后的规律,根据奇恒之势六十首辩明正常和异常,把各种诊察所得的点滴细微的临床 资料综合起来,追寻陰陽的变化了,了解五脏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结论,并根据虚实纲要及十度来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方可以诊病。所以切其陰而不能了解其陽,这种诊法是不能行于世上的;切其陽而不能了解其陰,其所学的技术也是不高明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他的医道就不会长久。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无病的;既知道高,亦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能做到这样有条不紊,反复推求,诊断的步骤,才算全备,也才能永远不出差错。
疾病的初期,见到邪气有余,就应考虑其正气不足,因虚而受邪;检查病者的上下各部,脉证参合,以穷究其病理。例如形弱气虚的;主死;形气有余的,脉气不足的,亦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的,主生。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注意起坐有常,一举一动,保持很好的品德;思维敏捷,头脑清静,上下观察,分别四时八节之邪,辨别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触按其脉息的动静,探切尺部皮肤滑涩寒温 的概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与病状相参合,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同时也知道了病名,这样诊察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之时,或视其呼吸,或看其神情,都能不失于条理,技术高明,能保持永久不出差错;假如不知道这些,违反了原则真理,乱谈病情,妄下结论,这是不符合治病救人的医道的
附原文: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帝曰:陽从左,陰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陽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陽绝,三陰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陽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陽气有余,陰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陰陽,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陰颇陽,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陰附陽,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陰虚,天气绝,至陽盛,地气不足,陰陽并交 ,至人之所行。陰陽并交 者,陽气先至,陰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势及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陰陽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陰不得陽,诊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 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内经》与心理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有关专家指出,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与健康心理学相关的内容。
一、形神既俱——养心要理
《内经》健康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形神相即四个字。意指人的形体(身)与精神(心)是结合在一起的,形与神俱,形神兼养,养神为主。形神既俱论贯穿在《内经》朴素唯物论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始终。
一方面,《内经》认为,精神活动是由机体派生的,即形生神。如《灵枢·本神》所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 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即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的精、神、魂、魄、心、意、志等精神活动产生的由来。
另一方面,《内经》 认为神对形又起主宰作用。如《灵枢·邪客》所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则指出:“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同时,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告诉我们:只有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才能健康长寿,“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 天真论》还竭力主张“食饮有节,起居有时,不妄劳作”,并且,《内经》也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提出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内经》已初步认识到存在和意识、生理和心理是矛盾的统一体,自发地揭示了心理与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心与身相互作用的双向效应(即心理因素能导病、致病与防病、治病)。指出形神只能相即,不能相离。正如《灵枢·天年》所说:“百岁,五脏乱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解读:
从《内经》的这些论断我们可以看到,《内经》首先强调人的精神活动是由机体派生的,但精神又反作用于机体,即拥有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则身体健康,反之则可引起身体的各种疾病。此外,《素问·金匮真言论》还认为“精”、“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充则形旺神全;精气不足,则形体萎靡,精神浮躁,只有精、气、形、神之间相互资生, 彼此充盈,人才能健康长寿。可见,形神只能既俱相即,不能相离。正因为心身必须结合,形神不可分离,所以,我们既要注意身体健康,更要注意心理健康,即既 要保养形体,以促进心理健康,更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内经》中形神结合,形神兼养,养神为主的观点,至今仍不失为健康心理学,乃至于医学心理学所应遵循的理论原则,为后世医学思想家所恪守。
二、清静养神——康生要点
《内经》认为要保持身体健康,必须先保持心理健康,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精于摄生之道,遵循一定的养生法则,才能千灾消,百病痊,以求健康长寿,享乐天年。可以认为《内经》 强调要做保持人体生命健康的一个要点就是“清静养神”,如《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 疾起”;而《素问·生气通天论》进一步指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可见,要保持身体健康,必先保持心理健康,而要保持心理健康, 最好的办法就是“清静”养神,使外诱不入,内心安定,从而使有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强,不易罹疾生病。
三、和调情志——理心要法
《内经》在调理情志方面也非常重视,认为精神情志调和在防御疾病方面能起重大作用。这点我们可从《内经》 的有关论述中求证,如《灵枢·本脏》中说:“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这就告诉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调和的情志,就可以适应外界的一切变化而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外邪侵袭,从而保证身体健康不受疾病的折磨。但如果人的.情志活动过度或人体内在精神活动失调,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产生。如在《灵枢·寿天刚柔》中言:“忧恐愤怒伤气,气伤乃病脏。”在《灵枢· 口问》中亦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些论断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精神因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内经》还认为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病变有着不同的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也说: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的气乱,思则气结。”又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飱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情志因素 的变化能影响心理的不健康,从而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预防疾病,不仅要注意调摄形体,讲究生理卫生,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还必须调理情志, 讲究心理卫生,以增进心理健康,这样才能保持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减少疾病的发生,才会健康长寿。
四、四气调神——养生要道
《内经》 十分重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如《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本神》也说:“顺四时而适寒温。”《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进一步指出:春 时应使心神情志舒展条达,以顺春气“养生道”;夏时应使心神情志充实欢愉,以顺夏气“养长之道”;秋时应使心神情志安宁平静,以顺秋气“收养之道”;冬时 应使心神情志安静愉快,以顺冬气“养藏之道。”还指出“阴阳四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可见,要想身心 健康,就应顺应自然,使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活动与自然四时相适应。
五、情志相胜——调心要则
在心理疾病的调治方面,《内经》亦颇有见解。认为凡是不正常的或过度的心理活动,如不及时调理和防治,就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引起身心疾病,还具体地提出了三种心理治疗形式:开导对慰式、情志相胜式、刺激治疗式。
其中《内经》很重视情疗,即五志相胜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后世医家继承并发挥了《内经》的情疗法,也有把情疗分为喜疗、怒疗、恐疗、悲疗和思疗五种疗法。
六、节欲保精——德全要方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 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以上对养生之道的精辟论述,特别着重强调精神上要“恬惔虚无,精神内守”,才能身心 健康而长寿。《内经》 还强调要节制房事,惔于性欲,告诫人们要保养肾精。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指出:“醉以入房,以欲竭 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故半百而衰也。”《素问·痿论》则说:“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故以节欲才能保精,保精才能保全天真 之气而康寿延年。
★ 立夏的习俗与养生
★ 大暑传说故事与养生建议
★ 养生读后感
★ 养生心得体会精选
★ 与寂寞无关随笔
★ 论文与教育随笔
★ 种树与育儿随笔
★ 随笔与宇宙对话
★ 我与书随笔
★ 课堂随笔与心得